“缴费难”曾困扰上海市民生活
“账单缴付在很多人看来,是件小事,但在我们看来,这是映射着家庭生活背景的大事!”池晓彬作为上海市政府便民实事项目——“付费通”的创建成员和核心决策人员,在过去13年的时间里,立足于金融创新和支付创新,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市民服务。池晓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专注打造家庭账单支付平台——付费通。
如今看来,一分钟缴付水电煤账单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在十几年前,这被称为“缴费难”的问题显然成为了困扰市民生活的大事。池晓彬回忆说:“那时候公用事业费缴纳是沪上家庭的月度大事,每个月都要跑上几次,基本的水、电、煤账单的出账时间各自错开,有单月的也有双月的,不仅仅存在缴费网点数量少、网点分布不合理、受理账单品种不全、到账日期不统一等等问题,月度缴纳公共事业费更变成了家庭的精神负担,错过就像罪过,缴纳的差错处理和逾期账单处理,是件烦心事,那时候每年的上海两会上,居民付费一直是焦点话题,这也是为什么付费通项目会成为2004年政府十大便民实事项目之一的原因。”
“我专业是学数学的,不是学计算机的,而且那个年代,互联网应用还和老百姓很远,甚至对电子账单市民都很陌生,不是很信任,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承担着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全市统一的EBPP平台(电子账单呈递与支付系统平台),为全市百姓建设运营统一的公用事业账单数据呈递和支付平台的重任,以缓解上海居民水、电、燃气、电信、移动、有线电视等账单‘交费难’问题。这不仅是一个信息化技术的问题,还牵扯到与水电煤等公共事业的合作,还有网银等缴付入口的合作,经过13年的努力运作,现今市民在便利店、超市、网上缴费、手机端缴费已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池晓彬的理工科气质,留给人深刻的第一印象,用摄影记者的话来说,更像个军人,说话也严谨,说到最后的时候,方才流露出轻松的笑容。
“这几乎是一项公益事业,回忆公司创立之初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倒贴运营成本,刚开始的五年时间,公司几乎每年都亏损!随着支付平台消费群不断扩张,累计达到几百万个家庭用户,才产生了规模效应,公司才开始扭亏为盈,并通过不断创新,拓展了更多的家庭生活支付品种,逐渐发展成为布点全国42个城市、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活账单支付平台。”
电子账单替代纸账单节能环保
如果说让市民的公用事业费的缴纳变得更便捷,这就是付费通成立之初的使命的话,那么池晓彬和他的团队对他们的事业的理解远不止如此。
十多年扎根于一个信息化企业,需要韧性和远见。当大多数信息行业从业者高歌猛进之时,池晓彬却难能可贵地用理性看待喧闹背后“冷静的工业精神”,让付费通这个“一站式”“全天候”的电子账单支付平台逐步深入人心。电子账单到底给上海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池晓彬介绍说,首先,支付便利性让每个人的时间、精力等都得到了优化。其次,电子账单极大地节约了社会资源,节能环保。按照一个家庭每月平均要6张账单,上海800万户家庭,一年耗费近6亿张账单。这是个什么概念?平铺起来,相当于100多个东方明珠的高度。但是如果这些纸质账单都用电子账单替代的话,一年就相当于保护了20万棵十年生的大树,2500亩十年生的树。“试想一下,当一座共青森林公园在我们的面前倒下,那种感受一定是非常震撼我们的内心的,我们现在有超过300万份的电子账单的申请,因此节约了5000万张纸。”
但池晓彬知道,推广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过程。很多家庭缴费都是老人去办理,他们习惯纸质账单,还有一部分人需要单据报销,需要纸质账单。“不过现在,也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群体正在开始逐渐学习网络缴费,我们也会下社区开设一些兴趣班,为老年人现场教学,针对公房集中的区域,中老年人比较多,我们还开了便民社区窗口。而且现在水、电、煤这些公司都在努力推进,将来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改观。”
为了呼吁更多人关注环保,加入到电子账单的行列中来,池晓彬携团队在今年推出了“滚蛋吧!雾霾君!”主题推广活动,初期将在人民广场、陆家嘴、徐家汇等十个地铁站免费向全上海市民免费派发防PM2.5专业口罩,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知道雾霾无益身心健康,需要远离这样的环境就需要从我做起,从一张纸质账单变为电子账单做起。
一切支付新技术的前提是安全
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一直是池晓彬最关注的问题,他认为,一切支付新技术的前提就是安全。从安全方面来看,可以用央行监管、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安部等保评估来说明。付费通是国内首批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在申牌过程中,央行对公司进行了很多认证系统检测,一整套做下来就是一个练内功的过程。政府监管则是指上海市政府将付费通纳入市、区各级政府网站,以及各委办局网站的日常监管中,不定期进行扫描、风险提示和排名。公安部等保评估中,付费通的等级和银行一样是三级。
其次就是便捷,“让用户可以更轻松的缴费,这是我们的初衷。付费通还推出了账单代扣服务,帮助市民完全从琐事中脱离出来,以往市民在银行办理代扣业务,一笔业务需要25分钟甚至更多时间;但是现在付费通深入社区,银行网点投放POS机具,如果居民来缴费,只要将多张账单在机具上扫描、然后刷银行卡,再输入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90秒账户就绑定成功,下次缴费就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端进行,不用再去网点,大大节约了市民的时间。如果在网站绑定账单,那就更快了。”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不进则退,没有创新就是死亡。”提到目前缴费支付领域面临的竞争,池晓彬反而显得很自信,“我们从来不回避竞争,我们是直面竞争,做企业的都是有愿景的,我们的初心就是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EBPP企业。其他竞争产品是把账单缴费当做副业看待,我们是当作主业看待,这是明显不同的,我们的业务是聚焦居民家庭缴费。”这些年里,在水、电、燃气、固话、宽带、手机通信等网络缴费服务的基础上,付费通进一步围绕家庭用户‘衣、食、住、用、行’产生的各类费用,拓展多样化服务,比如消费方面有公共交通、机票、火车票、酒店、信用卡还款、物业费、异地物业管理;政府税费方面有车辆通行费、交通罚没款、房产税、法院诉讼费、三金账单;家庭理财方面还有彩票、理财产品等。
“政府把大数据产业是作为国策来推动,大有可为。”通过现在的业务,付费通对用户已经具有识别能力,基本上完成了对用户的征信工作,可以建立金融信用。金融就是对风险定价,经营信用和风险。未来付费通将基于账单数据的深度挖掘,结合用户的需要,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
支付平台正从上海走向世界
一家上海本地的从事公共事业缴费支付的企业,如何被全国42个城市认可,又如何开拓了中国香港业务,更将在悉尼等城市开展摸索家庭缴费的跨境业务?正如池晓彬所说,是那份对专业提供家庭生活垂直领域支付的专注,让付费通强力推进业务版图。
“走出去,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上海的城市信息化本来就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有着很强的技术基础,能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支付包括这么多项家庭缴费业务的网络系统,其他城市也有智慧化城市的建设需求,更主要的是市民也有这样强烈的需求,这就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我们走出去,也没有碰到特别大的障碍,真正的障碍在于观念的转变。现在很多商务人士都在通过我们的付费通,管理着自己在多个城市的物业。”
2014年5月,付费通启动了EBPP平台跨境支付的沪港通项目,打通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电子支付。
“香港人在上海有着四十多万套物业,上海人在香港也有着三十多万套的物业,两个城市的市民本来就有这方面的需求,现在付费通已经实现了平台上为民生类费用的缴付,而且货币也按照当日牌价实现自动互转,”该项目主要针对在内地置业的香港居民,以及在香港置业的内地居民,可以通过人民币账户支付他的家人在香港的一些就学、就医、生育费用。这个项目成为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项目的典型案例。2016年付费通还将计划把香港的水、电、煤、罚单,包括香港警察的差饷等业务逐步纳入平台。
除了悉尼、墨尔本、温哥华、纽约等华人比较集中的城市外,甚至随着“一带一路”的畅想,付费通将走向更远的地方。这不仅是13年专业的厚积薄发,更是池晓彬团队在互联网领域实力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