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不排队成不了网红
昨日,记者来到了福州路国拍大厦的标书购买点。正午时分,队伍已经从四川中路口附近排到了江西中路口。不少市民表示,“已经排了将近40分钟。”市民坦言,这已经是这几天的“起步价”了。“别的地方排队可能比这里还厉害。”有市民“苦中作乐”调侃称,“没事,习惯就好”。
对于沪牌标书一跃成为网红,不少市民表示“可以理解”,“又是外牌限行,又是临牌管制,沪牌越来越珍贵,当然买的人越来越多了。”
还有一位刚从黄牛那购买好“网红青团”的市民调侃,这年头不排队都不能叫“网红”,“标书这个网红还可以再多当一段时间!”
无奈:排队再长你也得买
虽然排队40分钟“起步”,但不少市民坦言:“人再多我们也只能买,不然还能怎么办?”
市民坦言如今沪牌已经成为了“刚需”,“接下去,外牌和临牌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出门要开车不上沪牌,也没有别的选择。”市民称,沪牌几乎成了当下自己的“唯一选择”。
另一方面,有市民坦言,“现在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不少人都买了第二辆车。”有市民以自己为例,现在鼓励生“二孩”,不少家庭的条件也足以有“二车”,“一辆车也满足不了一大家子了,所以很多人买标书,都是为了给第二辆车上牌照。”市民分析称。
建议:这般拍卖不如摇号
对于“网红标书”,市民也有自己的见解。
“能不能在拍卖时做一些设定,让拍的次数多的人能有更高的几率能拍到。”市民坦言如今的“拍牌”难度好比中彩票。
还有市民建议称,如此拍卖不如改为摇号。“与其花8万元用那么小的几率去拍卖,倒不如直接摇号。”市民认为,“摇号的时候,限定户籍也限定家庭,不能节约时间成本,好歹也能节约一点金钱成本。”
新民网记者 卞英豪 李永生 赵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