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门槛添乐趣
《中国诗词大会》与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四川卫视《诗歌之王》等节目一样,都是传承优秀诗歌的文化原创节目,在娱乐为主的电视大战中,给荧屏带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文化清风。
与赛题有点深奥、冷僻、难度不小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中国诗词大会》的一大亮点即大大放低了参赛门槛,《将进酒》《山居秋暝》《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首首经典诗词脍炙人口,回味无穷。让观众感到惊喜的是,背诵出荧屏上诗歌赛题并不难,自己时时能猜中答案。原来,入选的诗词题目几乎均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了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不少网友因为自己的猜题准确率在60%以上甚至更高而欣喜不已。这大大增添了人们参与这一文化节目的乐趣。
虽然诗歌赛题大多耳熟能详,但主持人董卿的智慧点评和4位嘉宾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的妙语连珠,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有网友感叹道:“我不懂诗词这种理解背诵的东西能用难度来衡量吗?的确是有意境、人生体验等等的差别,但我们小时候不也背过许多并不能完全理解的诗词么,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才慢慢领悟。”
诗词达人感动你
《中国诗词大会》在北京、上海、吉林、湖南等地历时10个月进行海选,从全国5万多名诗词爱好者中筛选出106名诗词达人参赛。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小学生、大学生,也有对中国古典诗词颇感兴趣的“老外”留学生;既有个体户、企业白领、诗人,也有农民、公务员、媒体人和退休教授……
在上海松江大学城读书的江苏淮安农村小伙裘江力克对手,曾夺周冠军,古典文学素养颇高。他说,高中时,他把每月400元生活费中的大部分都省下买书。但理科班学生读诗在老师看来是不务正业,为此,一个学期下来,他竟被老师“没收”了137本书。现在一边读大学,一边打短工,忙中偷闲,竟把全唐诗四万多首诗抄了一遍。
7岁小女孩李尚荣也令人难忘,她对诗词赛题对答如流,答对了一双小手就比划出胜利手势,童趣盎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评点说:“刚接触尚荣的时候我就很吃惊,这么小的孩子作风落落大方,基本上是有问必答,拥有这么海量的诗词储备,她本身就变得比较自信。”
来自安徽淮南的民警王纪波也是个诗词达人,他不仅能背诵4000首诗词,而且自己也爱写诗,喜爱书法,吹奏箫笛,是个多才多艺的“警哥”,也是夺冠热门人选。
正因为这些诗词达人都十分普通,不仅让观众倍感亲切,也更具榜样力量。有网友说:“在快速消费的时代,这样的节目不咆哮、不傻乐,就用文化的沉淀感动你, 走进你心里。说是诗词的狂欢,不如说是现代人的解药。”
创新赛制更公平
《中国诗词大会》大胆创新赛制,令人耳目一新。每场比赛5位挑战者相继登场,一人对抗“百人团”,这种“以一敌百”、同时答题的模式既公开透明,又公平合理。这种新颖赛制避免了选手因赛题的深浅不一而造成的胜负偶然性。
另外,在百人团中,节目组经过数据整理,排序找出答对题目数量最多、答题速度最快的前5名。他们将成为下一场比赛中登场的5位挑战者。这种创新的赛制和评判标准,赋予106名选手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加了赛事的戏剧性和公平性,让水平高的选手有“返场”机会。由此,《中国诗词大会》也就成了观众喜爱追看、勇于突破创新、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场诗词盛宴。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