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博览/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30年来安置6万难民 欧洲恐袭后态度有变~~~
30年来安置6万难民 欧洲恐袭后态度有变~~~
30年来安置6万难民 欧洲恐袭后态度有变~~~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30年来安置6万难民 欧洲恐袭后态度有变
美小镇接收难民心纠结
王鑫方
■ 克拉克斯顿镇的难民们成立了一支足球队,教练来自约旦 图GJ
  美国佐治亚州克拉克斯顿镇在安置难民方面堪称典范,30余年来协助接收、安置了大约6万名难民,最近一批来自叙利亚。然而当下美国境内反对接收难民的声音不断高涨,这座小镇能否顶住压力、给难民一个友好的新家园?

  和蔼相待背地担忧

  新年伊始,50名叙利亚难民出现在克拉克斯顿镇社区中心,参加镇长特德·特里和地方议员为他们举办的欢迎仪式。桌上摆满了羔羊肉和传统穆斯林点心,孩子们穿着久违的干净衣服,镇长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替他们憧憬美好未来。

  这些难民曾在另一片大陆平静生活,但一切随着战火烟消云散。他们梦想到美国开启新生活。当这天真的来临,他们却清晰感受到周围气氛并非完全友善。

  叙利亚爆发危机以来,美国仅接收2000名叙利亚难民。去年美国政府迫于压力承诺下一财年接收1万名叙利亚难民。起初这一承诺没有招致国内太大抵触。但去年巴黎恐怖袭击后陆续曝出多名嫌疑人在叙利亚受训、部分恐怖嫌疑人以难民身份进入欧洲,美国对叙利亚难民的态度随之逆转。

  “你在这个小镇看到的不止是当地人的和蔼可亲,”韦克福里斯特大学国际事务教授萨拉·利谢尔说,“他们同时也担心难民中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混入激进分子。”

  难民推动当地繁荣

  克拉克斯顿镇在安置难民方面有着优良传统。1983年,里根政府将难民安置项目确定下来,变成美国接收难民的主要方式。难民抵达美国后会即刻得到工作许可,一年后能申请绿卡,持卡5年后即可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克拉克斯顿镇成为难民落脚点的不错选择——基础设施完善,房租廉价、交通便利。

  到了90年代,以非洲难民为主、穆斯林居多的难民潮逐渐稳定下来,小镇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现在白人比例不足14%,来自150多个民族的难民家庭在这里安家。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琼森说,克拉克斯顿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难民安置点之一。难民家庭在这里落脚时每人能得到大约1000美元联邦政府生活津贴,其中八成入境半年内就能找到工作,比例之高居全美难民安置点之首。

  镇长特里说,国内保守派敌视叙难民的态度违背了美国自建国起对移民的根本承诺。不过,特里对难民的热情有更多现实考量。

  “难民之友”主管博林杰说,吸收难民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鉴于美国出生率连年下降,无法独自支撑经济发展,难民对于如今克拉克斯顿镇的发展功不可没。当地难民服务联盟在2014年报告中说,难民们在“不断推动当地繁荣,他们创业做生意、扩大我们的课税基数,雇用当地居民”。

  民众反对接受难民

  退休法务助理乔·牛顿住在附近一个以拉丁美洲裔为主的小镇,大半辈子都在反对政府接收难民。在他眼里,叙利亚难民不仅可能对美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更重要的是,他们占用大量本应服务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资源。佐治亚州难民协调员迈克尔·辛格尔顿也说,安置难民耗费社会资源,甚至影响治安。

  在记者琼森眼中,当下美国民众对叙利亚难民的抵制植根于两大因素:美国经济发展迟缓,外加中东局势动荡,极端势力“伊斯兰国”多次扬言袭击美国本土。

  克拉克斯顿也有过犹豫。截至2013年,小镇曾三度暂缓接收难民,每次历时1年。阿维特·艾亚苏对这种担忧表示理解。他15年前以难民身份进入美国,去年成为佐治亚州首名厄立特里亚裔公职人员。但他说:“即便有些恐惧,我们也要好好想想,美国今天的成就与移民密不可分。”     王鑫方

  相关链接

  美难民安置项目

  难民安置项目由美国国务院、国土安全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联合管理。国土安全部从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收到难民推荐名单后,对候选人启动审查程序,派专人到其所在国展开调查,包括多轮面试和背景调查,确保候选人符合难民标准,不会威胁到美国安全。美国执法、情报等部门会复查难民申请。审查相当严格,通常历时至少一年半。

  9家全国性难民安置机构负责处理后续工作。这些非营利机构根据预算和手头工作量接收相应难民配额,将他们安置到具体接收点。安置难民通常会考虑投靠亲戚、健康状况、语言能力和工作机会等因素。

  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接收约2000名难民,分布在36个州138座城市。他们入境后人均得到大约1000美元联邦津贴用于头三个月生活,之后一切支出自理,可在全美自主流动,政府不再追踪他们行迹。难民不会住在专门的公寓或街区,而是由当地部门协助租房,房租没有优惠。

  由于地理因素,叙利亚难民只能乘飞机抵达美国。他们入境找到工作后,必须偿还机票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目击/街拍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天弈新元 别有同天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12版:广告
美小镇接收难民心纠结
本报信息
广告
新民晚报博览/新民环球B04美小镇接收难民心纠结 2016-04-14 2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