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图描述领土变迁
“一张地图,道出清朝版图万千事”,这是复旦大学清朝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集项目的写照。这幅数字地图不仅精准地确定了清末中国的国界线,还绘出了全国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的边界线。复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侯杨方教授说:“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于清朝,这幅数字地图对于国家领土认定、解决边境争端有着重要意义。”
侯杨方向记者展示了这幅数字地图,点击鼠标,穿越百年,一点一线见证版图变迁——“当时外蒙古叫乌里雅苏台,还在中国境内,”侯杨方边介绍,边点击,眼前的这幅数字地图,粗看只有国界和省界,不断放大后,清朝时期的府界、县界陆续“冒”出来了。这幅数字地图被叠加在现代地图之上,行政区划的古今对比一目了然,比较明显的河道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来。
特别增强主权认定意义
全新的数字地图特别增强了主权认定的意义。侯杨方介绍,“现在新疆的北疆和东疆地区,也就是吐鲁番、乌鲁木齐、哈密等地,在清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其实是属于甘肃的,以后它们归入了一个完整的‘新疆’,而这个省区在清朝其实是不存在的。这个历史事实对于了解西北版图的历史、维护国家对新疆的主权很重要,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就是内地省区的一部分”,侯杨方举例说。
早在2005年,侯杨方就萌发了研究清朝版图的念头。他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清朝人口方面的原始档案时发现很多上面写着“安庆省”“苏州省”“西安省”等从未听说过的省份。2011年,他在台湾发现了宣统年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原始数据档案。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侯杨方带着团队六次去往帕米尔高原进行实地考察,行程数千公里,凭着史料提供的模糊线索和当地人的指引,侯杨方找到了位于塔吉克斯坦帕米尔高原的“乾隆记功碑”的具体位置,确定了清朝版图的最西处,测定了该处的GPS数据,并在地图上还原了它的精准位置——在那之前,《中国历史地图集》虽然画出了这块碑的位置,但也“只是点出了大致的位置,因为这100多年来,没有国人到过这个碑址。”
侯杨方透露,除网站建设外,预计年内能出版《清朝地图集》第一册。该项目是对谭其骧主编的、号称“建国以来最重大的两项社科成果之一”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的补充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