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就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如果说白露节气代表着天气从炎热向凉爽过渡,那么寒露节气意味着天气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气温更低。日前,由新民晚报社等主办的2016第23期“爱尔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讲”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健提醒,这一时节如果调养不当,人体可出现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对此,王健表示,寒露养生需防秋燥、防秋寒、防秋郁。
防秋燥:饮食宜少辛多酸 运动避免大汗淋漓
寒露过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转变,稍一疏忽,咽干、眼涩、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便纷纷“造访”。王健说道,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养阴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秋天由于节气的原因,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气候偏于干燥,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从中医角度来看,燥易伤肺阴,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王医生指出,预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秋季膳食提倡“少辛多酸”,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山楂、猕猴桃、石榴、樱桃、柚子、柠檬、番茄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可避免发散泻肺。专家建议适当饮用菊花茶、枸杞子茶、芦根茶等秋季养生茶,老年朋友可吃些杏仁粥、橘皮粥、百合莲子粥、银耳粥、黑芝麻粥等养生粥,以健脾养胃,另外还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芝麻、乌骨鸡、鸭蛋、核桃、银耳、燕窝、豆腐、百合、蜂蜜、藕等,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据了解,应对秋燥不仅需要饮食上的调养,规律的锻炼可保持人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王医生建议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快步走、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防秋寒:适时添衣 不盲目秋冻
古人说“春捂秋冻”,所谓“秋冻”,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样一来,可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等情况。然而,王健特别提醒,“秋冻”还要因人、因天气变化而异。
寒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王医生说:“秋天气候渐冷,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防秋郁:保持乐观缓解“悲秋”情绪
入秋后,有人因为上火而心烦气躁、爱发脾气,还有人因为秋冬萧瑟触景生情,时常心情低落、伤感不止。专家指出,这种情绪反应要注意适当调节。
据介绍,寒露节气,气候渐凉,风起叶落,易诱发人们心中的凄凉之感,出现悲伤忧郁、多愁善感等低落的情绪,从而伤了肺气。所以,在秋季又要注意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要学会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专家表示,可以多听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来调节心情。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古人有“秋高气爽,登高远眺”一说。适量的运动和足够的日晒,不仅能增强体质,对情绪也会有正面的调节作用。
心烦气躁小心惹来青光眼
秋季气温忽冷忽热,空气干燥,容易使人心烦气躁,眼压也会随之波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贾维设副主任医师提醒,四季中,秋冬季是青光眼的高发季节,许多脾气暴躁的人特别容易在这个季节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平日除了心境平和之外,还要多多关注青光眼带来的体感上的信号。
贾维设指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与情绪波动有关,心态大喜大悲,情绪剧烈起伏,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都不是好事。据了解,青光眼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眼睛胀痛,有些在急性发作的时候还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或肠炎,等出现严重症状后才到医院眼科进行治疗,为时已晚。
临床数据表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通常都是爱钻牛角尖的人。斤斤计较的生活态度和随时容易爆发的火爆脾气让他们更容易“中枪”。因而,改变暴躁和较真的性格是青光眼患者需要长期时间去努力改变的。就眼睛本身来说,贾医生提醒,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的损害不可被治愈,所以损失的视力一去不复返,能够尽早发现和控制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贾医生提示,若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定期复查。青光眼必须通过及早诊疗,方能控制其进一步恶化。一旦确诊,就需要随诊观察和手术或药物治疗以控制眼内压,从而保护视神经,防止视力继续损坏。即使在药物或手术治疗已成功控制了眼压后,也有必要定期进行眼部常规检查。
又到了“悲秋综合征”泛滥的季节,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致陷入凄凉、苦闷,甚至焦虑、抑郁的消极情感中呢?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第24期新民健康周周讲将告诉你怎样调节情绪,预防“心灵感冒”。更多资讯请添加关注“新民健康”微信公众号和“上海名医”微信公众号,参加讲座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抢号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