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新民健康/慢病
     
本版列表新闻
天气转凉,心脏病患者警惕血栓骤然发难~~~
天气转凉,心脏病患者警惕血栓骤然发难~~~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气转凉,心脏病患者警惕血栓骤然发难
房颤可增加血栓风险
吴瑞莲
孙宝贵
  ◆吴瑞莲

  今年10月13日是第三个“世界血栓日”,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任何部位的血管内,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尤其当血栓发生于心脏部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严重者可致猝死。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终身院长孙宝贵教授提醒,房颤是易引起附壁血栓的常见原因,由于房颤时心房发生极不规律的颤动,失去了正常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流缓慢瘀滞,容易导致附壁血栓。此外,心脏的不规则跳动又容易导致附壁的血栓脱落,进而引发脑梗死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塞。尤其随着近来天气逐渐转凉,寒冷刺激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警惕血栓骤然发难。

  长期心房颤动易形成血栓

  孙宝贵教授介绍,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内流动。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有瓣膜控制开关。可一旦道内的泥沙俱下、集结成团,那么河里的水就会四处寻找突破口,泛滥成灾。如果血液中血脂水平高、凝血因子较多等,那么血细胞就会逐渐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血栓。

  据了解,房颤时,心肌失去规律收缩,血液流动变慢,极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流至全身各处。如果栓子随血流到脑血管,可导致脑栓塞,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偏瘫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征;如果栓子随血流到肢体动脉,可导致肢体外周动脉栓塞,出现剧烈疼痛、感觉丧失与麻木,栓塞肢体严重缺血4至6个小时,即可发生坏死;如堵塞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晕厥、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猝死,危及生命。

  孙教授特别指出,如患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有过栓塞及一过性脑缺血病史、75岁以上的老人等,发生栓塞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然而,老百姓对房颤的危害缺乏认识,许多房颤患者总是一拖再拖,直至出现中风等危症才接受正规的治疗,造成预后非常不理想。因此,孙教授强调,人们一旦确诊患有房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隐性血栓是血管的“定时炸弹”

  孙教授解释,血栓是指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形成有特殊结构的血块,是血液中的“不速之客”,它可使血管这条“河道”断流,并引起远端相应脏器的严重缺血缺氧,造成一系列致残性的后果,甚至致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血栓是一种发病范围非常广泛的全身性疾病。在心脏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在脑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脑梗死的发生。但在心脑血栓病发病前,血栓的形成要经历漫长而极其复杂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物化演变过程。而隐性血栓是导致中风、心梗发作的危险因素。

  孙教授说,心血管血栓的发生,除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人们熟知的易患因素外,许多中风和心梗疾病患者在发病前,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均表现为正常。这是因为急发性心脑血栓病患者在发病前,其血液大多数处在高凝聚状态,即呈现隐性血栓的状态,由此可见,“隐性血栓”是潜伏在中老年人体内最危险的“隐形杀手”,也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及时通“堵”有助减少后遗症

  孙宝贵教授认为,一旦发生血管栓塞,尽快疏通血管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尤其是处于隐性血栓状态的人群,不能产生麻痹轻敌思想。隐形血栓虽然也会因为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而表现出头痛、头昏、胸口闷、手脚发麻等症状,但更多的人症状极其轻微或毫无感觉,甚至包括血脂、血黏度、血压、心电图等指标一切正常。

  孙教授建议,中老年人要坚持终身对隐性血栓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定期监测,并根据检查结果,接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尽早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隐患,可有效预防和阻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另外,房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抗凝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和发展的风险,抗凝药千万不能吃吃停停。同时,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心脏彩超,检查有没有附壁血栓,若有,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心脏瓣膜上的附壁血栓,它们更容易随着房颤脱落。另外,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坚持低糖、低油、低脂、低盐饮食,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

  专家简介

  孙宝贵

  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终身院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学会等12家国内学会的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或主任委员。承担和参加各种科研项目18项,共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9项,国家专利5项(3项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专利奖)。擅长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心脏起搏、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术,以及PCI等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手段方面有特殊专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化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1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寒露已至,养生有“三防”
房颤可增加血栓风险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慢病B03房颤可增加血栓风险 2016-10-10 2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