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不时传出影视明星因抑郁症去世的消息,引发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否越是聪明、有文化的人就越易得抑郁症?吃黄花菜真能治愈抑郁症吗?正值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由新民晚报社等主办的2016第24期“爱尔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讲”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袁灿兴主任医师表示,很多人都觉得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日常可发觉,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但仍有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却与之相反——他们在人前始终保持微笑,看起来健康阳光,内心却悲观厌世,甚至可能在想着自杀,更加需要引起重视。
“微笑型抑郁”更青睐“白骨精”
袁灿兴主任介绍说,微笑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类别之一,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人群中较为常见。“一般而言,这类人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能力似乎不容置疑。但事实上,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但为了维护自己的‘能人’形象,他们却不愿向人倾诉这些负性情绪,内心深处不断积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袁主任说道,这部分人多是受“面子”观念束缚,强扛着压力,他们大多错误地认为患抑郁症是种耻辱因而抵触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那么“微笑型抑郁”究竟因何而起呢?袁主任解释道,该病的根源是患者无法正当地处理外界压力,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愿意倾诉、放弃“尊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这部分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面却若无其事,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在人前强颜欢笑,回家后却恍然孤独、无名火起,正是‘微笑型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医务人员、亲友的注意。”袁主任特别提醒,一旦重症抑郁患者情绪出现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很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防范自杀。
黄花菜、巧克力、香蕉可缓解抑郁
网传“用两吨黄花菜治好了舟曲灾民抑郁症”,黄花菜难道真的可以治愈抑郁症?对此,袁灿兴主任认为,黄花菜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绪,然而全球医学界至今未能准确地辨别抑郁症的病因,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有限,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治抑郁症,因此,“黄花菜可以治愈抑郁症”没有科学依据。
袁主任介绍,《养生论》记载“合欢解忿,萱草忘忧”,指的是食用这两味药膳能让人欢乐、解除忧烦。而萱草,又名金针菜、黄花菜,古名忘忧草,性凉、味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菜,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较佳的健脑、抗衰老功能。黄花菜中的色氨酸含量高,可使人心情愉快,起到缓解抑郁的作用;其中的维生素B6可以调整神经功能紊乱,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其中的酪氨酸在体内可以转换成肾上腺素,令人兴奋。此外,巧克力,香蕉也是缓解抑郁的好食物。
持续两周以上早醒或是抑郁症“预警”
袁灿兴主任说道,一般而言,抑郁的症状晨重暮轻,因此要特别留心“早醒”现象。那么“早醒”的概念是什么?“如果跟正常起床时间相比,提前醒了1到2个小时,醒来后再难入睡,且这种情况持续二周以上。特别是早醒后,自己的心情郁闷,白天也没有什么精神。这时,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建议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袁主任表示,如果不及早干预,随着患者抑郁的程度加深,早醒情况会变得更严重,比如醒来时间更早,情绪变得更差等等。而反过来说,睡眠时间变短又将影响患者的情绪。
袁主任称,抑郁症是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性质的疾病,并非因性格缺陷造成,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于抑郁症患者尤为重要,陪伴是最好的帮助,责备会让患者压力更大。与抑郁症患者相处虽然可能会让人感觉很压抑,但是我们首先应理解抑郁症患者所表现出的敌对、不合作、容易发怒等症状,建议他们及时就医,不要感觉难堪,人难免都有得病的时候,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但不要勉强他们,一旦患者症状改善,应该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但要说实话,让其继续坚持治疗。
视界模糊导致郁郁寡欢
家住闵行的王伯伯最近一直郁郁寡欢,一问才知道老人视力近期出现了明显下降,眼前总是白茫茫一片,看都看不清,心情跌入了低谷。直到老人前往医院就诊才知道自己罹患了白内障。
对此,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王虹霞副主任医师指出,王伯伯的郁郁寡欢和罹患的眼病有很大的关系。她解释说,白内障是由于眼内晶状体浑浊,光线透入眼底时受到了阻碍所导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晶状体的浑浊逐步加重,视觉困扰也会与日俱增。
王虹霞表示,很多像王伯伯的患者认为是老花眼,便想通过配近视镜、老花镜来改善视力。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近视镜并不能改善患者眼内的物理结构。王医生说道,晶状体的浑浊同样无法使用眼药水解决。她强调,针对晶状体逐步浑浊、变硬的情况,可以通过摘除晶状体和植入人工晶体让患者回复清晰的视力。
正如王伯伯一样,通过手术恢复了光明的他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机体疾病的痛苦与不适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抑郁,如果不加以干预,情况也会愈演愈烈。因此,王虹霞提醒,眼障对患者所造成的困扰不仅是眼前模糊、眼睛不适,还有长期不治疗导致的情绪问题。所以如果遭遇眼睛不适、视觉异常就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