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新民健康/慢病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血脂是否达标不能只看化验单
吴瑞莲
  ◆ 吴瑞莲

  又到一年体检季,很多人体检时查看血脂指标时,没看到升高的箭头就松了一口气,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张大东教授提醒,当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接近正常值,实际上已经存在冠心病的潜在风险了。张教授表示,高脂血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不易为人觉察,但却危害全身重要脏器,从冠心病、脑血栓到下肢跛行,后患无穷,因此有必要提高老百姓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总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

  据了解,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张教授解释说,胆固醇是类似油脂的物质,血液中的胆固醇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穿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沉积下来,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不稳定的斑块随时会破裂、脱落,形成栓子造成动脉阻塞,引发脑中风和心肌梗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称为“坏胆固醇”。

  张教授表示,老年性的高脂血症往往危害较大,因为高脂血症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起病隐匿,往往需要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才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据介绍,高血脂症合并心血管疾病时往往会表现出胸闷、气促等症状,而合并脑血管疾病则会表现出头晕、脑鸣等不适。

  张教授说,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越高,引发冠心病就越多、越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血脂的控制,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则应每3-6个月检测一次。”

  化验指标没有升高箭头仍存患病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查了血脂,没看到升高的箭头就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没有问题。事实上,没有看到升高箭头并不代表没有危险。”张教授说,比如:总胆固醇的正常值是在6.19mmol/L(200~230mg/dl)以下,但是当总胆固醇为5.18~6.19mmol/L时,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此当化验值接近正常值高限的时候就需引起警惕。

  据了解,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或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脑卒中者,被视为控制血脂的高危人群。其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更严格,不能仅靠化验单显示的正常值来判断。而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也属于“防控重点人群”,其诊断标准也应更严。因此,每个人情况不同,诊断高脂血症的标准也不一样。患者应该在心内科、内分泌等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风险分层,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所谓“极高危”,是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心病或脑卒中伴有糖尿病者;高危患者是指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如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

  张大东表示,不能坚持长期治疗是导致血脂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老年人嫌药贵自行中断服药,或把药掰一半吃,这些方法都不对。国际上的指南都要求患者长期治疗血脂异常。有的血脂异常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几种疾病加起来的治疗费用可能不少,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承受的降脂药,坚持长期治疗。”

  只吃素未必能降低血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作为一种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的生活方式干预特别是饮食干预也很重要,但光靠饮食干预并不能解决所有患者的问题。“经常有患者感到困惑,为什么自己已经不沾荤腥,血脂还是不达标。这其实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有的患者自以为不碰荤腥,其实在饮食中吃下去的‘隐性脂肪’‘过剩能量’仍然很多,所以血脂依旧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这部分患者的血脂问题,并不是单纯由饮食引起的,也无法单纯靠饮食搞定全部问题。”张大东说。

  据介绍,一般血脂检测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个项目,其中甘油三酯比较容易受饮食影响,甚至在检测前海吃一顿就可能引起该项指标出现异常。不过相对的,只要饮食控制严格,那么这项指标也比较容易被控制住。

  张教授说,对于轻至中度的单纯血脂异常者,可以先通过饮食和运动调理。如果单纯属于饮食或肥胖因素引起的高血脂,且病情不严重,一般来说,经过严格的饮食调理2~3个月,降脂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对于血脂较高的患者,也会有一定的好转。他建议,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选择胆固醇含量较低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青菜。而豆制品的胆固醇含量低、植物蛋白质丰富,是较为理想的日常食品。另外张教授还鼓励适当补充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代谢和排泄的作用,对于降脂也有一定帮助。然而,也有不少高血脂患者是由于其他疾病或遗传因素才导致患病。这种高脂血症需要治好原发疾病,才能控制好血脂。单靠饮食治疗难以治本。“因此,现在医生会在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常规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最终目的还是控制心脑血管事件这类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

  专家简介

  张大东,主任医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上海市郊区心血管病研讨会主席,心脏病急重症论坛坛主。曾两次到法国贝藏松大学医学院进修冠心病和风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曾被誉为上海瑞金医院冠脉手术金牌医生,荣获过国内两个心脏病学大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原九院种植专家王申:缺牙如何少走弯路
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血脂是否达标不能只看化验单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慢病B04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血脂是否达标不能只看化验单
2016-10-17 2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