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远海“移动堡垒”
公开信息显示,“领袖”级驱逐舰排水量接近1.75万吨,长约200米,配备RITM-200型核反应堆(已在22220型破冰船上安装),最大航速30节,舰员编制超过250人。作为一种多用途军舰,“领袖”级驱逐舰是俄海军大型反潜舰、驱逐舰和导弹巡洋舰的“终极”替代方案。与俄海军现役舰艇相比,“领袖”级驱逐舰将在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
俄国防部举办的“军队-2015”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曾展出“领袖”级驱逐舰的模型,从中可以看到该型舰除了配备1门A192型单管130毫米口径舰炮,还有至少2具可发射“口径-NK”巡航导弹和“缟玛瑙”导弹的发射架、2个“铠甲-M”舰载防空系统,以及导弹垂发系统。据估计,该型舰最多可携带200枚各种用途的导弹。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领袖”级舰还将配备舰载型S-500防空反导系统,能够打击所有类型的空中目标,可以为规划中的航母撑起防空“保护伞”。
据报道,截至2015年底,“领袖”级驱逐舰的预研工作已经完成了八成。按照规划,正式的建造工作将于2019年展开。据估算,每艘“领袖”级驱逐舰的造价可能高达10亿美元。由于尚处于设计阶段,未来真正亮相的“领袖”级可能在舰体外观、武器配备等方面有所调整,但总的来看,虽然“领袖”级驱逐舰比俄海军现役最大的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略小,但配备的武器更先进,数量也更多,可以充当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海上支点,堪称大洋上的“移动堡垒”。
理想与现实的“最优解”
早在前苏联时代,“红海军”就依靠规模庞大的核潜艇和火力凶猛的水面舰艇树立起骁勇善战的远洋海军形象。苏联解体后,继承了“红海军”衣钵的俄罗斯海军由于军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向近海防卫转型。然而,俄罗斯要想维持其大国地位,保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远洋海军。
2007年,俄海军制定了未来航母建造计划,但新航母还需要先进护卫舰艇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俄海军现役的“现代”级、“无畏”级驱逐舰和“基洛夫”级、“光荣”级巡洋舰都是上个世纪打造的“老将”,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海战环境。更令人扼腕的是,俄海军批量建设的22350型护卫舰动作迟缓,“无舰可用”成为俄海军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
选择走向远洋,就需要有持久的续航能力和充足的舰内空间(用于携带补给和弹药)。与常规动力舰艇相比,核动力舰艇具有续航持久、航速高等优势。为提高俄海军在远海大洋“常态化存在”的能力,发展新型核动力驱逐舰成为俄海军理想与现实的“最优解”。
有军事专家指出,研制核动力驱逐舰也是俄罗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由于没有自己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生产部门,俄海军常规动力舰艇的发展一直受制于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而近期已成功下水的“北极”号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充分证明了俄罗斯在核动力装置上具备较强的生产和运用能力。
俄国防工业面临“大考”
随着2008年展开“新面貌”军事改革,俄罗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更新,继维护强化核武库、发展现代化空军、陆军向小规模高效率转型、完善国土防空能力,以及自动化指挥体系后,海军的现代化改造也已提上日程。近几年来,俄海军先后展开新型护卫舰、“领袖”级驱逐舰、“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等研制工作。外界普遍认为,“领袖”级驱逐舰的问世意味着俄罗斯正着手满足其执行海外军事任务的地缘战略需求。
俄罗斯在《军事学说》中明确表示,海军不仅担负着保卫海上边界安全和海洋权益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应承担起与俄罗斯国际地位相当的在世界各大海域执行战斗任务和展示军事存在的重要使命。尤其是自去年俄军介入叙利亚冲突以来,俄罗斯海军更是频繁现身地中海,俄海军唯一一艘作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于近日携带舰载机和武器装备,会同俄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共同执行作战任务。在外部安全环境和任务需求牵引下,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推动海军走向复兴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不过,由于长期缺乏资金和项目支持,人员流失,设备老化,工业配套不完善,导致俄国防工业体系的能力已大不如前,海军造船工业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这一点从22350型护卫舰项目的多次延迟就有所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俄国防工业来说,排水量高达1.75万吨的“领袖”级驱逐舰无疑是一场“大考”。另一方面,计划安装在“领袖”级驱逐舰上的S-500防空系统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能否按时交付,是否会拖“领袖”级后腿仍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