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仪式简短热烈
东风航天城一夜未眠,今天凌晨,气温逼近零度,但圆梦园广场道路两侧围满了热情群众。
凌晨4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出征仪式举行。
4时30分,问天阁南门徐徐打开,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身着乳白色航天服依次走出。步行十几米后,两位航天员立正,向载人航天总指挥报告:“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航天员陈冬!”
“出发!”总指挥声音洪亮。“是!”一个标准的军礼,两代军人的身影定格在历史的瞬间。两位航天员继续向前,他们边走边挥舞手臂,向群众致意。
“蒸蒸日上,再创辉煌,祝我们的航天员胜利凯旋!”出征仪式结束,现场观众向航天员送出祝福!乐队奏响《歌唱祖国》,人们很自然地跟唱。
现场一片沸腾。年轻的学生们挥舞着手中的花束,欢呼雀跃;少数民族的代表们盛装鼓掌,表达着他们对航天员深情的祝福和敬意;身着工作服的航天人们此时也一同欢呼,释放着心中的那份属于航天人的骄傲、自豪和对即将出征战友的深深祝福……
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的动作非常默契,陈冬说,经过6年的训练、磨合,两人之间已经非常了解,“进入乘组后,我们每天工作训练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景海鹏身为任务指令长,对脚下的路十分熟悉。神舟十一号的指令长景海鹏是第三次“出征”,此前他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两次飞行任务,这在中国航天员中尚属首次。任务期间,他将在太空度过50岁生日。以50岁“高龄”上天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纪录。
两位航天员步伐稳健地登上车辆,披着大漠之光,向5公里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进发。
发射过程堪称完美
天地相接之间,蓝色的发射塔环抱着乳白色的火箭巍然耸立。
5时45分,第四层发射塔架平台打开,火箭露出了尖尖一角,随后,二、四层平台依次打开,7时05分,包裹着整流罩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第三层平台打开,灯光照射下的乳白色火箭,在大漠清晨微亮的天空中,犹如一块白玉。
零号指挥员确定最终点火时间:7时30分28秒。
此时,两名航天员正在舱内做着各种口令手势的练习。此前陈冬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
“30分钟准备!”发射塔架的回转平台全部打开,乳白色的船箭塔组合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它在霞光的照耀下瞬时惊艳。现场观看的人群中不由发出一片惊叹之声。
距离发射塔架1500米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测发大厅内,各系统参试人员紧张地进行着各项操作。
“运载火箭准备好!”“飞船准备好!”“航天员准备好!”一声声报告传到指控中心,发射架上的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约70米高的船箭塔组合体宛如勇士在天地间挺立,准备出征。
“5分钟准备!”望着即将发射的箭体,大家知道,两位航天员就在飞船之内,只待升空。
“1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的声音在发射场上空响起。
火箭控制自动转电,控制、遥测、外安、故检、利用脱插脱落,摆杆摆开,导流槽喷水……
发射进入最后倒计时。气氛陡然紧张,远处裹着厚重羽绒服的媒体和观看人群都安静下来。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
7时30分28秒,火箭喷吐着烈焰,拔地而起。现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大地震颤,黄色的烟雾包裹着红色的火焰,托举着火箭稳稳升空,越飞越高。
五次变轨追“天宫”
发射成功两天后,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将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神舟十一号将进行5次变轨,调整天宫二号目前所在的距离地球393公里的近圆轨道。
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
目前,两名航天员已经进入到“做六休一”的工作状态,轮流休息、值班。而为了迎接航天员的到来,天宫二号已建立了舱内的载人环境,天宫二号密封舱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氧气的成分、大气的压力,都已调整到最适合航天员在轨生活的要求,而且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的一些配合、交会对接的设备也都进行了在轨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特派记者 程绩 (本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