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扶青”平台五年来人才辈出~~~
“扶青”平台五年来人才辈出~~~
“扶青”平台五年来人才辈出~~~
“扶青”平台五年来人才辈出~~~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青”平台五年来人才辈出
没有年轻人 艺术会衰老
朱渊
■ 浸没式戏剧《双重》剧照
  结合真人体验,运用手机APP共同推进剧情,通过新闻弹窗、微信小视频、电话通讯等形式帮助观众完成戏剧表演。浸没式戏剧《双重》作为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五周年特别委约剧目,因其形式新颖,在上戏校园里的每一场演出都“爆棚”。导演佟童说:“如果没有青创的平台,就不可能有《双重》的诞生。”

  全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重点推介”的是在短短70分钟内舞尽“初唐蓬勃生机、盛唐荼蘼奢华、晚唐危机四伏”的《唐诗逸舞》,这是唐诗意首次登上“扶青平台”的作品,这个抱着试试看心态来沪的舞蹈女孩,在这里完成了她舞蹈生涯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作品:“最早在‘唐’这个作品里,我想表达的太多太纷杂,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唐’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好。”

  谭盾说:“没有年轻人的艺术是会衰老的。”为了防止艺术衰老,艺术节早早就制订了“深耕计划”。转眼间,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已经走到了第五个年头,在这五年里, 34位专家指导59组青年艺术家推出了50个作品,在国内外演出百余场。“扶青计划”,已成为原创作品和青年艺术人才的孵化器,更是国际文化交流中输送优秀作品和人才的纽带。

  艺术节“扶青”平台的周到之处,不仅仅体现在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更有名师名团的“保驾护航”。首届“扶青计划”至今全程参与的导演田沁鑫说:“我自己可以算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的第一代青年导演,深知这一平台的支持有多重要。”18年前,田沁鑫不过是个29岁的小导演,“当年,第一届艺术节就邀请了我的实验性戏曲作品《生死场》,这是非常大胆又有魄力的举动,也正是那次邀约,让《生死场》被中国乃至世界更多观众看到了。”

  参与“扶青计划”创意策划并全程跟进至今的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文国,犹记得2012年首届“扶青计划”七部作品亮相时,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票一抢而空的情景。“‘扶青计划’不给青年人施加票房压力,让未来的艺术之光绽放,正是‘扶青’的初衷。”

  五年来,“扶青计划”与美国亚洲协会、线圈艺术节、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香港视野艺术节、英国南岸艺术中心等紧密合作,部分作品已经或将至德国、法国、匈牙利、美国、英国、印度等地演出。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没有年轻人 艺术会衰老
舞到深夜 情到深处
话题广 话语实
艺台历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没有年轻人 艺术会衰老 2016-10-25 2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