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锻不能靠突击
在上海历年的中考体育计分办法中,计入最后录取总分的30分体育分,是由统一考试成绩的15分加日常考核成绩的15分两部分组成。30分应该说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比如,北京是40分,重庆和乌鲁木齐均为50分。虽然总分有差异,但考核基本上都是由过程性考核和平时出勤及锻炼表现组成,且前者的权重要明显低于后者。如此看来,上海的中考体育30分是有上涨的空间的,但究竟要不要涨,涨体育分是不是真正科学,对此虽然争议较大,但目前反对意见似乎稍占上风。
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认为,体育中考的意义不在于分数,而在于帮助孩子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突击能够达成的。“日常考核成绩的15分本意是反映学生初中阶段在校的运动态度和能力,但由于中考每一分都和学生的未来发展休戚相关,因此,老师们总会尽可能较为宽松给分。有些学生也就因此在预备班到初二的体育课松松散散,到了初三再集中冲刺一下。”徐阿根说,如果简单地上涨分数而不对学生的体锻态度和行为加以改善,意义也不会太大。
考核项目应扩大
事实上,综观这些年的中考体育,从初中校长到班主任和体育老师,也包括学生和家长,大家都心知肚明30分很重要,但得到25分并不难,真正要“拼”也就是26分到30分这个区间里的4分成绩。如果把30分上涨到40分,表面上看是体育在中考总分里的比重显著增加了,但假如分数的结构不作改变,只是把平时成绩相应地增加到30分以上,真正用作临场体测的成绩还是维持在10分左右,那其实还是会掉入“送分”的窠臼,甚至还会招来对“应试体育”的诟病。闵行区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冯敏说,问题不在于分数是多少,关键是要能真正拉开分差,如果大家都是25分以上,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对促进学生平时的锻炼到底会带来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没有一定力度的分差,中考体育就是设为60分也没意义。
“中考体育方案实施后,明显的变化就是初三体育课“放羊”现象不见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活动能力都比原先明显增强。”徐阿根建议,在不上涨分数的前提下,可对评分结构略作调整。中考体育可选择项目尽管已经比较丰富,但面还是可以更加广一些,例如,在囊括“三大球”的基础上,是否可以纳入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项目,通过高选择性的考试方式,满足更多学生的运动兴趣。在统一考试的评分方式和监督方式上,也应该更严格更规范,体现出学生真实的运动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