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捷克音乐早就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心,昨天的音乐会座无虚席。早在18世纪,捷克就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侨居德国曼海姆市,形成了对维也纳乐派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曼海姆乐派”。以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为代表的捷克民族乐派,也是乐迷的心头之好。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对捷克的民族历史、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当《沃尔塔瓦河》的旋律奏响,听众无不动容。《萨尔卡》虽然篇幅最短,但跌宕起伏的旋律却极具戏剧张力。
除了中国听众耳熟能详的斯美塔那曲目,昨晚,捷克爱乐还呈现了捷克民族音乐的“全景图”,彰显了乐团的辉煌传统。善于纳入民族元素的雅纳切克72岁时写成的《小交响曲》结构简洁、语汇创新。此外,昨晚的音乐会还演奏了为捷克民族乐派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而今却不太被关注的作曲家菲比赫、苏克、奈德巴尔、弗齐克的作品。苏克与奈德巴尔同为德沃夏克的高足,前者后来还成了老师的女婿。奈德巴尔曾以歌剧指导的身份活跃于维也纳,并以创作芭蕾音乐和轻歌剧闻名,《悲伤圆舞曲》即出自他的芭蕾音乐。捷克爱乐始终肩负着弘扬祖国音乐文化的重任。从塔利赫、库贝利克到安切尔、纽曼,乐团历史上每一位重要执掌者,无不以对本国作曲家作品的精湛诠释而著称。捷克爱乐长期来形成的醇厚、温暖的音色和细腻、朴实的风格,不仅成为他们区别于欧美乐团的重要标志,也让他们在演绎捷克音乐时流露出浓浓的乡情。这是捷克爱乐第五次登上东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