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业正经历寒冬
一组来自贝恩的最新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支出将总体放缓,代购渠道迫使奢侈品行业必须解决全球差价问题,2016年奢侈品因而会出现更多价格调整。
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去年出现2%左右的下滑,市场规模降至1130亿元左右,腕表、男装和箱包类别销量下跌是引发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今年随着中国消费者重回国内市场购物,中国奢侈品市场可能出现反弹,预计将呈现较低的个位数增长,但中国国内消费支出的增幅不及海外市场消费的跌幅。古塔斯教授介绍,旗下拥有卡地亚、万宝龙、江诗丹顿、积家等品牌的历峰集团2016年4月的销售额下滑18%,前5个月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4%,上半财年的利润可能下跌达45%;普拉达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5%;香奈儿2015全年营业利润下滑23%,总收入下降17%。“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贝恩的报告分析指出,由于对中国市场缺乏重视和培养,一味采用折扣、低价等手段来刺激消费,使得中国消费者更关心价格,海外购物时追求的也多半是折扣和优惠,至于品牌所引以为傲的文化内涵、历史、手艺和工匠精神等反而成为“其次”,因此多年来购买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属于“交易型”而非“体验型”。这一点反映在国内市场,也验证了为什么国人那么喜欢在名品折扣店内消费,名品折扣店目前是中国消费者购买低价奢侈品的重要渠道。
消费者期待顶级客户体验
在这样的环境下,顶级品牌如何有效营销?随着教育水平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品牌提出更高期待,古塔斯教授认为年轻一代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故事——广告,他们要眼见为实,甚至成为故事中的一部分。“在中国,品牌利用社交媒体做营销,需要将线上和线下的客户进行细分,细分的依据取决于客户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多样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可以与之‘对话’的内容,成为客户的交谈对象,而不只是一味地输出品牌内容。”
贝恩的调查还发现,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转向体验式奢侈消费,奢华酒店/度假村、豪华邮轮、豪华水疗等越来越受欢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王婧认为,品牌需要塑造顶级客户体验,设置客户高峰体验并激发他们对品牌的尊重;同时设计出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感的体验,提供超越其他品牌的体验;此外,一段体验收尾时的感受往往决定客户对整段体验的评价,切忌虎头蛇尾。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