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尚未广泛应用是受限于导航芯片,这其实是一种误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曹冲指出,在智能手机领域,除了国产芯片之外,高通、联发科等国际芯片巨头的手机解决方案里面都有北斗。“现在大概80%的手机都有定位,其中30%左右已开通北斗功能,将来国产手机华为、中兴、联想等,也会将北斗纳入其中。”实际上,随着兼容北斗导航的芯片越来越多,北斗导航的应用却并未水涨船高。
去年年初,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亚太区域运行向全球领域实施拓展。自2012年正式提供应用服务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展顺利,已在我国交通运输、气象、林业、农业等众多专业领域得到应用。野外勘测、户外生存、远洋渔业、地质勘探……北斗卫星电话以及特有的短报文功能,已经给众多专业用户开通了一条条“通信生命线”。
但是,聚焦普通用户所需的日常定位服务,北斗几乎难觅身影。虽然,北斗导航近几年和GPS一道,合力增强了手机导航信号,但是大部分人只将此归功于GPS更精准。由于GPS发展早,在交通运输,铁路、航海、航空等16种卫星导航的应用领域中,有14种都和GPS有关。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依靠过硬的技术已经跻身GNSS全球导航系统“俱乐部”。接下来,要想在“俱乐部”中成为“大佬”,就不能单靠技术,充满想象力的个人导航应用才是抢占市场的法宝。曹冲建议,北斗导航的应用开发不要跟在GPS的身后,人云亦云,完全可以另辟蹊径,瞄准高端位置服务。“例如,与室外定位相结合的室内位置服务,或者位置服务手机等。”
室外定位不稀奇,室内导航很需要。曹冲举例说明,“无需改变现有终端的前提下,卫星定位、陀螺仪和电子罗盘等相互配合,就能够应用北斗导航定位出目标物所在的楼层和房间,误差只有几米远。这种应用能帮助家长迅速找到商场里走失的孩子,也能帮助顾客快速定位某个商铺的室内位置,市场需求广阔。若能形成产品,被市场广泛接受,就可能成为北斗产业发展的一个燃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