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走出去,商演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与美国哥伦比亚文艺家管理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邀请上海杂技团赴美商业演出。在中国杂技的历史上,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古老的中国杂技艺术,即将要融入国际社会,一展峥嵘。翻开上海杂技团的演出史册,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的演出活动,实际上是并不少的。自建团以来,包括整场演出以及游乐场、博览会、饭店演出,以及加盟外团,等等,其例不胜枚举。不过,由于政治形势需要,上海杂技团“走出去”演出的前往国,往往都是一些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国家,它们基本上集中在东欧、东南亚和非洲地区。这样的演出活动,可以列举很多:1956年4月,第一次组团出访国为罗马尼亚、前民主德国、波兰和匈牙利,杂技团在这些国家的演出,时间长达7个多月,受到了政要们和民众的欢迎。四年后,杂技团再次组团“走出去”,这一次不是东欧,他们走得更远,出访的国家也是四个。它们是:苏丹、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摩洛哥,都是非洲国家。访问演出的时间也很长,共六个多月。演员们所到之处,也受到了政要们和民众的热情欢迎,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甚至亲临演出现场,在演出结束后接见上海杂技团全体演员,向他们赠送纪念品。在几内亚,杂技团行程2200多公里,访问了9个城市,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就像迎接亲人一样,甚至连商店也停止营业,人们兴高采烈地敲着当当鼓,迎候远方而来的贵宾。杂技团风尘仆仆地到达科纳克里时,正好赶上第二届非洲人民团大会召开,演员们顾不上旅途劳累,立即为大会举行首场演出。演出结束,杜尔总统也走上舞台,接见全体演员。拉贝,是几内亚北部的一个城市,杂技团尚未到达,全城张灯结彩,民众翘首,争睹中国杂技,为新中国取得的成就热情“点赞”:“上海杂技团的精彩演出,使我们看到了新中国艺术发展的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63年10月,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艺术节在印度尼西亚召开,应印尼邀请,上海杂技团出访该国,举行专场演出。
1973年3月,上海杂技团远赴问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法国、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英国、前联邦德国、土耳其等欧洲九国、23个城市,一共演出了119场,观众32万。第二年7月,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东渡扶桑,为日本民众演出。据披露,建团后的几十年,杂技团“走出去”演出的场次多达7000多场,充分展示了中国杂技艺术的奇特风采,给欧、亚、非、美洲等几十个国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是,这些演出都是在履行中国和其他国家签下的文化交流协定,或者是接受邀请,参加一些国家重要活动而进行的演出,所有这些演出,无需考虑创收,都是无偿的、不计成本的。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杂技团赴美演出,与以前所有“走出去”的演出完全不一样,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而且是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之一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与美国签有合同,因此,这次商业演出,不仅改写了上海杂技团历次“走出去”演出的性质,而且也是中国杂技向着国际商业化运作的一次“破冰之举”,在中国杂坛很快引起了反响。就在上海杂技团这次赴美商业演出后不久,广东省杂技团组团赴美国、加拿大商演,又一次在海外掀起了一股“中国杂技热”;广东省杂技团、江苏南京杂技团等杂技团,也开始向国际商业化运作转轨,纷纷组团“走出去”商演。
继首次赴美商演之后,第二年上海杂技团再次组团,东渡扶桑演出,这也是一次商业性演出,参加这一次演出的演员更多,节目也更加丰富,除了传统杂技,杂技团还带去了一个特殊的“明星级演员”:熊猫“伟伟”。为期四个多月的商演,在16个城市共演出了116场,观众42万人次。这一年,除了上海杂技团,重庆杂技团、武汉杂技团、黑龙江杂技团也相继赴法、英、瑞士、日本、加拿大商演。据统计,这一年中国派往国外的杂技团有15个团次,除了两次访问演出,一次半商业性演出和一次参赛演出,其他都是商业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