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动态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国科隆爱乐捎来
莱茵河畔的“情书”
朱渊
  凭借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两度来沪创下的辉煌成绩,申城乐迷见识了德国科隆爱乐乐团的非凡实力。时隔三年,乐团在新任音乐总监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率领下再度造访申城,并将于2月14日情人节在上海大剧院献演贝多芬和马勒的经典之作,捎来莱茵河畔的“爱”之旋律。

  古老乐团 创新活力

  坐落在莱茵河畔的科隆拥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柏辽兹、瓦格纳、威尔第等众多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都曾定期随访这支传统乐团,勃拉姆斯的《二重奏协奏曲》(作品102号)、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和《堂吉诃德》、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等传世佳作也都曾在此首演。

  前任音乐总监马库斯·史坦兹于2014年卸任后,来自法国的指挥家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接棒,成为科隆爱乐乐团和歌剧院音乐总监,同时身兼科隆市音乐总监。

  1971年出生的罗特,被认为是同时代最具魅力和锐意进取的指挥之一,其勇于开拓的精神,为乐团注入崭新活力。

  德奥经典 “爱情宣言”

  此次演出是罗特首度率科隆爱乐来到上海,选择的曲目为德奥经典之作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马勒《第五交响曲》。

  在罗特看来,这两支带着“爱”之印记的曲子,特别适合恰逢2月14日情人节的音乐会。“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认为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1806年,贝多芬创作该曲时,正对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乐曲中融入了他一生中“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

  “很少有人知道,马勒的《第五交响曲》首演就是在我们乐团,当时是他本人亲自指挥。”罗特说:“这部伟大的作品标志着马勒音乐风格的成功转型,他将交响曲体裁发挥到极致。”

  写《第五交响曲》的时候,马勒恰好在现实中完成人生的一种拯救式的转变。他与阿尔玛·辛德勒于1902年3月结婚。阿尔玛在马勒生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她为马勒的长时间遭受压抑的心灵带去了福音。尤其是第四乐章,更被马勒视作献给阿尔玛的“爱情宣言”。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中国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09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鸡票“破壳”弘扬“五德”
为什么选择科隆爱乐
低音王子唱红歌
德国科隆爱乐捎来 莱茵河畔的“情书”
新民晚报文体汇/动态A11德国科隆爱乐捎来
莱茵河畔的“情书”
2017-02-05 2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