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笔写封信
朱砂 金宇澄 陈子善 李银河 冯唐
  主持人 朱砂 嘉宾 金宇澄 作家 陈子善 学者 李银河 社会学家 冯唐 作家

  主持人的话>>>

  你有多久不提笔写信了?现在的我们,别说写信了,发文字消息都觉得麻烦,多以语音替代。那种提笔书写的仪式感,以及阅读书信的画面感,早已陌生。然而近期,一档朗读书信的节目,将人们带回久远的岁月。笺短情长,尘封的信笺中,丰满、美好、深挚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观众。又是新桃换旧符,春节本是饱含亲情与乡情的节日,这一刻,你想起了谁,又想要给谁提笔写封信?

  金宇澄

  不知该给谁写封信

  星期天夜光杯:最近,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明星朗读书信的节目一夜走红,普通人书信中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为什么书信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金宇澄:书信是人在最自然状态下的写作,是相对情绪饱满的状态。尤其过去写一封信,市内也要隔天收到,南方寄到北方要六七天,因此等待的过程,等于是再一次的情感积蓄的过程,内容要厚实得多,想得也更多,因为表达机会有限,写一封信往往有丰富的准备期——内心的准备。

  星期天夜光杯: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工具很普及,传统邮件那么慢的方式,几乎已经没有人使用了,由写信的慢到如今互联网的快,除了时间的变化,还有什么不一样了?

  金宇澄:快餐式的来往,即时通联,丝毫不费力,随便就可以写,随时随地对方就知道了,很见效。但所谓丰富的情感,已在这个过程里被稀释了。

  星期天夜光杯:您怎么看书信存在的意义?

  金宇澄:我在《繁花》里写了一种意义:上世纪七十年代,旅途中的沪生,眼看铁路邮政车人员私拆邮袋信件,那时的家信,开头往往会有时代政治口号,也有代笔的家书,大多都是一般的内容,他们一般也是看了一眼,就扔到车厢外去,他们不断地翻看,尤其在找落款为“内详”的信封,往往会是情书,几个人仔细看完了,说说笑笑,把信也揉成了一团,扔出车厢,像一道白光掠过。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在非常的时代,用非常的手段,人心还是渴望看见最私密、最真切的感情内容。

  星期天夜光杯:您现在还常写信吗?如果此刻提笔写封信,您会写给谁?

  金宇澄:经常写电子邮件,基本是稿件往来。此刻我要给谁写信?这问题难倒我了,我想想,有什么内容还没有表达?有很多的内容要写吗?我不知道。

  冯唐

  最想给父亲写信,他已去另一个世界

  星期天夜光杯:书信对于习惯了互联网的人们来说有一点久远了,您在生活中还会写信吗?

  冯唐:在生活中会写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也是信,只不过是载体不同罢了。有句古诗,“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把信写在布帛上,邮递员是鲤鱼,很美。实际上,信的内核没变,变的是载体,从尺素到彩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现在是电子邮件。如果心没有变,载体怎么变都不重要,关键是心。

  星期天夜光杯:用笔在信笺上写一封信,然后寄出去,和写电子邮件、发微信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冯唐:最大的不同,是感觉越来越不会写字了。以前写信,很用心,要把字写好看,不仅要让收信人看懂,也要让收信人体会到写信人的“面目”。汉字线条的波折和起伏,是很个人化的,人的笔迹不同,唤醒的记忆不同。现在的电子邮件,一个个方块字,再往下是一个个代码,没有个性,没有温度和记忆。

  星期天夜光杯:曾经有人改编了木心先生的《从前慢》,编辑成一篇微信文章,里面就有“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句子,这篇微信文章在朋友圈被很多人转发,您如何解读这个现象?这是人们在怀念“慢时光”吗?

  冯唐:人们怎么会怀念“慢时光”呢?最近几十年,中国从来没有慢时光啊。“车、马、邮件很慢”的北京,“车、马、邮件很慢”的上海,早就从历史中消失了。这不是怀念,是文学想象。“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这句话很美,于是大家传诵。这是审美需求。在生活中,没有人愿意“邮件很慢”的。现在大家都用快递了。从另一方面说,在一个审美缺失的时代,这样的句子能够唤起大家的感动,很好。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与便捷,而是对美的发现、欣赏、热爱、追索。生活中和生活之外,有很多美。“车、马、邮件很慢”,是生活之外的美;生活中,现在我窗外的蓝天,很美。当大家怀念蓝天,当大家为蓝天努力,美就会到来。

  星期天夜光杯:互联网的快节奏里,我们失去了什么?

  冯唐:失去很多,也获得很多。单就“信”来说,我觉着失去了“表达细腻情感”的能力。

  以前写信,字斟句酌,涂涂抹抹,字里行间,百转千回。一张纸要表达很多东西,要把细腻的心思浓缩,全部放进纸里。现在写信,能短则短,有事说事没事退朝,因为太便捷,通邮太频繁。

  星期天夜光杯:您还记得最近的一封信是写给谁的?收到的信又是谁寄给您的呢?

  冯唐:日常,我主要写电子邮件。所谓手写的“信”,往往是寄快递时随物所附的短札。这类短札,一直都在收到,一直也在写。

  星期天夜光杯:会不会收藏一些旧日的书信?书信对于您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

  冯唐:去年我归拢分类了过去一些年的文件,包括信件。旧日书信对我的意义,就是唤醒记忆。当时的人、事、物,北京的天气,街道上的柳絮,隔壁班女生的裙子,都在手拿信封、看到笔迹时涌现。

  星期天夜光杯:新春佳节里,如果要提笔写封信,您会想写给谁,会想写下怎样的心情?

  冯唐:最想给我爸写封信。不久前,他安详地去了另一个世界。想再和他说话,以前说得太少,我们俩都是不善言谈的人。只是想再和他说话,说什么不重要,可是再也没有可能了。

  李银河

  家书曾是孤立无援时的安慰

  星期天夜光杯:有句话叫“见字如面”,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书信曾是我们与他人联络、维系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您还记得那些经常会提笔写信的岁月吗?

  李银河:在电话都不普及的年代,写信几乎是和不在身边的亲人、友人、爱人联络的唯一方式。我在内蒙古兵团的时候,经常会给家里写信。很多年后,有人告诉我,当时,每一次我的信到了我妈妈的办公室,都会引起一阵沸腾,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星期天夜光杯:书信在那个时候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李银河:当时信里写的都是自己的遭遇。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在远离家的地方孤立无援,给亲人写信是一种求援,收到信是一种安慰。

  星期天夜光杯:您现在还保留着旧时的书信吗?

  李银河:和王小波的书信都保留着,对我来说,是保留了一段感情的记录。

  星期天夜光杯:如果现在提笔写封信,会想给谁写?

  李银河: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提笔”了,微信没有出现的时候,还会收到电子邮件,现在连电子邮件都几乎没有了,大家都习惯了用微信联系。很多家庭也都有家庭微信群。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新技术取代了老技术,书信可能会成为历史遗迹吧。

  陈子善

  书信已经远离今天的生活

  星期天夜光杯:《见字如面》节目把中国古今的书信做了一次大梳理,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古人的“家书抵万金”,您怎么看大家对书信的这份感动?

  陈子善: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因为一封信要在路上走几个月,今天技术发达,很少有人还使用书信和朋友联络,书信已经成为难得一见的物件,在节目里读来,让已经远离书信的观众生出这样的感动。

  星期天夜光杯:生活中没有了书信,会不会缺了什么?

  陈子善:不论什么年代家书始终都存在,只是变换了载体和模样——过去是纸,现在是电子邮件、微信,但是,不管是哪种载体和形式,它连接的血脉亲情没有变。这份情感不会因为变换了载体,通讯的速度变得快了,就发生变化。

  星期天夜光杯:不会觉得互联网让很多东西变成了快餐吗?

  陈子善:快餐有什么不好?谁说正餐才好?我请朋友吃生煎包,也可以吃得很开心,不一定要吃大餐。很多年前,过年给大洋彼岸的朋友寄贺卡,要算好日子提前一个月寄出,现在隔了半个地球,鼠标一点邮件就出去了,多方便。人们总是会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发微信和写信都可以传达情感,并不是说用微信就不诚恳。书信是古人有效地传递情感的方式,但是在今天它已经逐渐被替代了。

  相|关|链|接

  刷爆朋友圈的读信节目

  《见字如面》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团队制作,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扫描和大梳理。节目中张国立、何冰、归亚蕾、张涵予、王耀庆等演员朗读了一些直击人心的私人信件。去年12月第一个视频推出就引爆网络,目前全网点击量累计超过一个亿,目前豆瓣评分达到9.4分,被誉为“浮躁时代里的一股清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中国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09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提笔写封信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1提笔写封信 2017-02-05 2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