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就近“看医生”助力分诊和医患关系改善
左妍
  过去,“看医生”等于“去医院”;而在国外,“看医生”和“去医院”是两个不同概念,除急诊外,去医院看病都是先通过全科医生预诊,他们负责常见病和普通病症的诊断治疗。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峰认为,在一个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社会,看病并不一定要选择“去大医院”,而是可以先就近“看医生”,即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这既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

  周峰认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让家庭成员的身边多了一个“医生朋友”。这一制度不是限制病人先到基层,而是希望给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提供一种渠道——有了家庭医生,他会告诉你到什么地方去看病,并给你一些正确的指导,帮助你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并提供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科医师规培基地,该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谢吟灵对老年人看病难问题深有感触。她说,老年人的疾病很多都是多学科交叉的,有时又很难区分,“比如骨质疏松,既属于骨科,又是代谢疾病,一个人分成几个科室看病,成本高,也不现实,这时候只要一个全科医生,就能省下不少事。”谢吟灵说,全科医生是健康的“守门人”,是家庭健康的管理者。他们可以分辨出患者存在哪方面的健康问题,从而决定将患者分流到不同层级的医院。此外,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至少可以覆盖1000至2000个家庭,其搭建的人际关系网有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改善目前的医疗环境。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中国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09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看病先找全科医生,何时变成习惯?
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仍面临难题
就近“看医生”助力分诊和医患关系改善
规培制度让“小医生”底气足
上海将打造家庭医生制度2.0版
新民晚报新视界A06就近“看医生”助力分诊和医患关系改善 2017-02-05 2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