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二十岁登黄山的那段经历,还是内心阵阵涟漪。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校生活三年了,开始体验生活。黄山是所有同学的向往,对我来讲,生平第一次出远门,那种期许也是不言而喻。那时的交通远不如今天,凌晨五时出发,一路颠簸经黄山茶林场翻七岭终于在晚上八时许抵达温泉,黄山脚下的风貌待明天露峥嵘了。
那时旅游业不发达,整个温泉宾馆以及旁边的景点就我们一班同学,在“桃花源”到处乱跑。这种在大自然中的畅达,山石相间树木葱茏含氧量高,人顿时清新许多。伴随着流水潺潺在人字瀑百丈泉等名胜留下了同学写生速写的身影。晚上在农家租住的房屋里,老师评点了同学们的作品。巧的是房东是为李可染在黄山写生时的挑夫,他拿出了李可染送他三四幅写生作品,同学们看后连连称道,大师就是大师,笔笔到位,山高水长。那时候谁会想到今天,大师画价节节攀升,已近天价。说回来那时穷学生也不可能出钱相购。房东也坚决不卖,那是李大师对他劳动成果的感谢和褒奖。我则有机会读到大师真迹。那是一种偶遇。
人年轻真好。在黄山写生期间,有时为看云海日出,从温泉出发两小时攀登就到北海了。玉屏楼前的迎客松,画几次都不满意,一直到满意为止。那时登天都峰并非难事。常常是山下暴雨如注,山上却阳光灿烂。同学在山顶一个电话(灯塔牌手摇老式电话),我们几个结伴去山上看云海,见过翻滚的云海,也见过较为静止的云朵。如今的黄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从电视上看西海群峰建成了游客栈道,几乎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更谈不上静谧。
两个月的体验生活转瞬即逝。如今过去快四十年了,心中保留着黄山古朴原始风貌的感觉。以后再没去黄山,如今偶有路过黄山,只是回眸远眺,黄山的烟云,黄山的奇石奇峰,黄山的松,黄山的瀑布早已了然于心。一段美好记忆千万不要去破坏它,如今重谈那些写生速写作品,其中的点点滴滴所勾起画面背后的故事,还是感慨万千的。
我忽然想到,进入黄山的那个晚上,第一不是松风如林云雾缭绕,而是几公里以外就听闻到阵阵瀑喧,那种声音给人以一种震撼力,印象极深,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