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恩与图报
陈甬沪
  陈甬沪

  丁酉年春节在浓浓的欢乐中慢慢地落下帷幕,但人们善良心愿中把“2017”演化为“我们一起”迎接、融入、共享之年的憧憬却久久不息。确实那“2016”年“我们一路”走过的日子并不平坦,机遇多于挑战,惊喜多于预期而感慨不已。新年、春节、元宵不仅是需要自我慰藉,相互祝福的时刻,也是知恩图报的时光。

  洪兄是朋友圈响当当的才子,年年初一上午必去语文老师家拜年,这成了他过新年的程式。他说,老师有恩于他,如果不是老师让他认识写作的魅力、认知写作的道路,那么当年响应号召去了边疆的他,或许会失落许多。他直言,老师那激情澎湃朗读课文、满怀真情与同学们共同做一篇文章到天黑的情景,常常在他脑海翻腾。特别是那次参加银行组织的征文比赛,在老师的点拨下,平生第一次得了个奖状,获得了一张崭新的2元纸币和一本红绸布面的笔记本,尽管是三等奖,但也令他兴奋不已。从此他迷上了写作,无论在田头在土炕,在炎夏在寒冬,再恶劣的环境下,他也不曾放弃过,他的思维深处始终充满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应该说,老师施教面对的是全班同学,或许那次银行征文,老师辅导点拨的也是一大群同学,有的或许得到了比洪兄更高的奖项,可知恩者,洪兄一人也。说到感恩点,洪兄图报的更在于他对青年朋友的引导、对写作者的提携之中。比如对初习者,从架构到小标题,从口述到一字一句的修改,帮助很多爱好者,将文字变成一篇篇刊发在媒体上的“铅字”。是的,写作劳动的过程,就是让人有思有想,有情有义,有专有长,走向理想的彼岸。

  洪兄知恩图报之举是人之常情,但他的高度,显然非一般人所及。某成功的经营者,为感谢一位学者的指导指点指教,几次厚礼致谢被婉拒,几次微信转账又退还。学者初为经营者热情而有所思忖,即与其探讨成立个类似互助性的基金,帮助更多需要相助的人共同创业,可经营者一直王顾左右而言他。年前,学者碍于情面被邀请到一家高耸入云的旋转餐厅,那排场那氛围,那出手那作派,似乎在印证某些突然转型之辈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特有的一种诠释。学者显然失望了,在“涌泉”图报情景中为了使“来宾”不太难堪,应付少许后礼貌地离场。

  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日后有能力了应当“不断”地加以报答,涌泉的本意告诫世人,感恩乃为人之本,图报广众更是社会之福。当然这滴水之意可有不同的理解,涌泉之取向更有不同之说。学者私下对朋友说,感恩不必“过度”了,“图报”无需挂嘴边,更不可造势吆喝。谈起感恩,圈里朋友有共识,那就是不可夹杂一种俗气、一种盛气甚至一种戾气。言俗,以为是“投资”;话盛,使人承受难堪;论戾,扫君子尊严,贬低助人为乐之本。

  知恩且感恩是社会应该大力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受恩者如果珍惜当前,比如公干者“公平正义”地惠泽“仆人”、生产经商者视消费者为“衣食父母”而利泽他们,特别是“众筹”发迹者让社会共享,那么知恩图报这君子所为必然蔚然成风,同样施恩者滴水的动机而非求涌泉图报的品质,更是对现代社会文明考量的良性循环。由此,将图报之点放在更高的视野上,更广众的人群中,或许才是知恩感恩、涌泉相报的时代乐章,而摈弃举手之劳而后功利性的理所当然之为,更是时代的主旋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4版:广告
知恩与图报
报春的使者
爱的次序(外一题)
在美国逛“跳蚤市场”
鱼灯味道
夕阳下的古镇
减肥如战上甘岭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知恩与图报 2017-02-09 2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