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平线”上看中国:一种温和的力量
钱敏卉
■ 童雁汝南 满觉陇的同志们 布面油画 41x33cm(单幅)
■ 吕旗彰 梦舟 橹、钢索 200x450x80cm 2016年
■ 郭志鹏 听风 不锈钢 120 x 160 x60cm 2016年
■ 汪一舟 高山 宣纸装置 可变尺寸 2015年
  ◆ 钱敏卉

  《周易》中说“立象以尽意”,要通过像来寻找它的意,“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象”,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美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上海第十六届“海平线”绘画雕塑双年展成功展出,策展人丁设先生以“意象再造”为主题,以对中国文化、东方哲学思想的发掘为重心,思考在国际化语境中如何体现中国价值的核心思想。在本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中,31位当代艺术家又是如何破题、如何“再造”的呢?

  不同于西方的表现主义,又区别于中国的写意,“意象再造”更注重于现象背后的精神内涵。当下,所有的艺术并不单单只是艺术家抒发自我的一种途径,同时也表现一种社会关怀,由心而发,有感于形,由见于意,由义而远。每一件作品从每个艺术家的灵魂出生,诠释着每一位艺术家的内心,或是振奋,或是忧郁,或是自由,亦或者自信,如同一壶醇厚而甜美的酒,令人陶醉不舍离去。“意象”虽不能言表,但时刻充斥着每一种新的可能,而又在这最后的界限前踯躅徘徊,宁愿留给观众的自我想象。正如黄珺的作品《心经》中用红线勾勒的心电令人驻足良久,让观众在如梦幻泡影中审视着自己的内心,体悟人生。

  和以往一样,参加展览的作者年龄在45岁以下,绝大部分在三十至四十岁,涵盖了31位探索、研究东方文化新发展的上海及国内中青年艺术家,诠释“意象”概念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与升华,展现其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中的独特性、活跃性、发展性。正如展览中最为年轻的作者李舜说过:“我想做的突破并非是抛弃,而是从当下反思问题后,寻找传统契合点,寻找新的继承形式的传承人。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是否经过文化断裂,传统都透过墙边的裂缝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要做的无非是挖开缝隙。”

  “之前,当代艺术概念更多是从西方接受,但经过30年发展,我们已经把自己的文化提升到和国际同等的平台上,文化更加自信,也需要对西方进行文化价值输出。在这个层面上,探讨中国自己的意象概念就显得更有意义。”丁设说。而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欣喜地发现,当传承脱离了古板的教条,当下的它并没有消逝,而是被年轻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点墨成金了。

  在展馆中缓缓前行,每一步的驻足都好似踏在了宣纸麻布的柔软纹理上,让人心生欢喜。这里面包裹着厚重的颜料和艺术家创作的情怀。古人云“睹物象以致思”,而后承古至今,后思物以致行,艺术家将自己对艺术的忠诚,对传统的追求,对心灵的渴望都表现在了画布上。这种感受如同董文胜的摄影作品《夏至》中的一道闪电直至心田。艺术家用相机将光与水面碰撞的过程压缩在一张薄薄的底片上而获得的张力,让人感觉畅快淋漓,而后又回味良久。整个展览中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水这个媒介,江河湖海——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的媒介,带着历史感和哲学的意义,无论转身在赵波手中变成了满版皆灰的木刻版画,舍弃了强烈的黑白对比;还是在李玉璞的手中凝固成了姹紫嫣红的琉璃,舍弃了韵律般的流动;又或者在吕旗彰的梦中承托着一叶轻舟,他们的作品都延续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对宏观的自然场景所拥有的那一份伟大而又包容的内敛和沉静的弘扬。

  大量的装置、色彩、雕塑的融合是在现代文明中艺术的一种再创造,虽单薄而不萧条,虽空灵但不孤独,在高山大水的节气之中看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反思。用超过空间的维度丈量道德;用超过时间的限制去构建艺术的空间。150件展品虽然不多,但在这里,在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下,将可能与真实混揉在一起重复捶打后的领悟,足够引导观众以一个新鲜的视角去观看,去联想,去猜测。

  在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理想化精神境界中,有一门心学的入门课便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艺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文化大善”,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而“意象再造”的这次展览更是一种温和的力量,扣打着观众的心扉,提醒观众不能被无谓的欲望牵制了内心,而问题的答案其实一直都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国际化的语境下表达传统,丁设说:“也许展厅里的作品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终装的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思想。比如同样表达山水,原本是用宣纸、毛笔,如今可能是用金属网构成,这些作品的精神基础是中国文化,只是材质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意象再造的魅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跨界/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海上峥嵘三十年,思潮澎湃向未来
“海平线”上看中国:一种温和的力量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C01“海平线”上看中国:一种温和的力量 2017-02-11 2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