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徐云叔先生印象记
~~~——徐云叔先生印象记
~~~——徐云叔先生印象记
~~~——徐云叔先生印象记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城渔隐意澹然
——徐云叔先生印象记
令野
■ 徐云叔画花卉
  ◆ 令野

  徐云叔先生出生于江南古镇黎里的书香世家,少年时即拜入近代书法大家云间白蕉门下,学习书法。不久,又拜入近代“元朱文第一”、篆刻大家陈巨来门下学习篆刻。他的书法,既有“二王”帖学的清灵正和,也兼有金石碑学的苍莽劲挺。行笔开张如行云流水,章法随心而天真蕴藉,笔墨纵横之间,端得一派儒雅和清正,雅士逸气不请自来。观赏之际,不仅得以享受中国书法表现的线条勃郁之气,更能感受到传统文人学养通达的意境所在。

  云叔先生的篆刻,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为大家熟知,是彼时青年一辈中的佼佼者。他的篆刻师承陈巨来的清丽,但不择细流,不为师门所囿,取法多家,如黄牧甫的清健,吴昌硕的苍莽,来楚生的耿拙、叶露园的灵动,在他诸多的作品中,多能见及。

  在今天开幕“清风徐来——徐云叔书法篆刻作品展”中所展示的五部未曾刊世的印谱中,多存为昔时海上文化名人所刻之印,如民国文人顾颉刚、陆丹林、朱大可、郭绍虞、高络园等,从中亦可略知作者与当时的耆宿的交往。

  其实,作为上承民国文化前贤风致,下启今时海派书画篆刻面貌的一代名家,徐云叔先生不仅其书画篆刻的艺术创作,令人叹为观止,其深厚的文史学养和儒雅的文人行事处世风度,同样为人所敬佩。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受刘海粟先生委托,携其画作往苏州请朱季海老先生为之题辞。奈何贫困之中的朱季海先生称体衰而婉拒,云叔先生仍坚持将刘老所付托的润金交朱老,且加安慰。回沪后,告刘老,事未办成,润金已交付了。刘海粟先生闻之,不仅未责其自作主张,反而大加赞之。可见云叔先生之仁心,亦可见刘海粟先生的老派风度了。缘于这般的老派文人氛围滋养,徐云叔先生的儒雅博洽,更是越发的深入了,近年来,其曾为乡梓黎里,书题诸多联对横匾而不取一文,可见一斑。

  自海外归来十年间,徐云叔先生静闲自得,手头多作鉴藻功夫,出身于江南书香世家的云叔先生,早年受近代学者、文章大家陆澹安先生发蒙,研习传统诗文,亦随民国海上文人朱大可、沈禹钟、朱季海等先生游。故为友人画作题跋,或作文房品类之物铭,显得游刃有余,多有精品。铭识之题,虽为小品,然作者之文化见识、品藻及韵文之功力在焉。云叔先生尝为友人长方形印规作铭曰:“方内蕴方,留名堂堂。”又为友人作方竹笔筒,铭文曰:“虚其心,方其骨,锦绣文章出自腹。”两铭所成的文义韵律,俱属佳制,其文史修养功夫,于此可窥一斑。此次“清风徐来——徐云叔书法篆刻作品展”中,铭文、题识作品亦是蔚为可观。又云叔先生虽不专攻绘画,然其当年常从海派书画大家唐云、谢稚柳、来楚生等先生游,笔下花卉写来虽少,却有一股精雅的清韵。

  显然,受昔时前辈恩泽多多的徐云叔先生,讲起前辈艺事精神,仿若已浸入了骨子里了,也就成了他自己的低调和品藻艺事的儒雅风致了。在聚艺堂的言谈间,面对博雅澹然的云叔先生,一种清风徐来的惬意,便在不知不觉中滋生起来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跨界/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水城渔隐意澹然
宣和印社创始人方节盦
顶箱柜上雕出清明上河图
流淌的画面 开放的语境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C08水城渔隐意澹然 2017-02-11 2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