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坛永嘉方氏三昆仲,方介堪、方去疾堂兄弟凭借在篆刻创作与印学研究上的突出贡献,双双被推选为西泠印社副社长。而去疾胞兄、谢磊明女婿,一生致力印学传播的方节盦却因英年早逝,鲜为人知。
方节盦(1913—1951),名约,又名文松,别署唐经室。浙江永嘉(今属温州)人。少年时常闻谢磊明与方介堪谈论金石之学,耳濡目染,笃嗜篆刻。年仅十四跟随方介堪来沪,入吴隐在上海开办的西泠印社,勤习技艺,数年后已掌握了印谱编拓和印泥制作技巧。1934年吴隐二子吴幼潜、吴振平分拆家业,分别经营印谱书店和潜泉印泥,但已不复吴隐当时之盛况。年轻且对印学、印艺痴迷的方节盦,1935年初夏于三马路(今汉口路)701号开设了“宣和印社”店铺。从《宣和印社出品目录》一书中,可知方节盦社交圈甚广,且善“与当代学士、印人讨论审定,虚心采纳,鉴别益精”。除诚邀赵叔孺、王福庵、童大年、马公愚、方介堪、邓散木等海上名家在宣和悬例鬻印外,他还善制原拓印谱,用金属版、玻璃丝网印刷篆刻资料,出售印泥、印材、纸张等篆刻文房用具,尤以仿效宣和古法所制色泽艳丽,质地细腻的“节盦印泥”而闻名。宣和印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海上乃至外埠过沪印人购谱置物,谈艺论印之所,堪称印人的乐土。
方节盦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收藏清代文人篆刻印谱、名人印作甚夥,尤以吴熙载、赵之谦印章最为珍贵。方节盦与印坛名流情谊深厚,诚信敬业,并具有弘扬篆刻艺术的使命感,前后编拓名家原拓印谱达数十种,如《古今名人印谱》、胡钁《胡匊邻印存》、吴昌硕《苦铁印选》、徐新周《徐星州印存》、方介堪《介堪手刻晶玉印》等,钤拓、装订精良,名噪印坛,较为老去的吴氏西泠,确有青胜于冰寒之势。1951年初,方节盦在“印学衰歇之秋”,不惜厚资,选辑晚清著名篆刻家吴熙载、赵之谦、胡钁、吴昌硕的传世精品四百三十余钮,辑成《晚清四大家印谱》。因日夜钤拓,操劳过度,不幸病殁,春秋仅三十有九,令人惋惜。为了纪念刚去世的胞兄,方去疾以宣和印社名义,将篆刻界同仁所制“节盦印泥”印章汇集成册,附于四大家印谱之后,题为《节盦印泥印辑》。
最早篆刻“节盦印泥”者为方介堪,时于1933年,此时宣和印社尚未成立。 1936至1937年,方节盦以赠送印泥的方法,延请诸多印人创作“节盦印泥”,在印人圈中形成了品牌推广效应。至1951年共得赵叔孺、王福庵、易大厂、唐醉石、钱瘦铁、王个簃、来楚生、陈巨来等六十六件印作,其中在上海生活或鬻艺者近五十位,较为全面反映了民国后期的海上印风。《节盦印泥印辑》开创了近代印坛中以同一商业品牌内容刻印成谱的先例,也足见方氏是一位经营高人。
1956年,宣和印社在公私合营后消失,越年方去疾也转入朵云轩工作。如今宣和虽已不复存在,但它制作精美的印谱已被金石收藏界所宝爱。
值得一提的是方节盦斋名“唐经室”的出典。方氏曾得传世残经册,有魏稼孙旧藏五页,先于敦煌藏经洞发现前数十载,为极其珍稀之物。魏氏曾以澄心堂纸,乞吴熙载题字,又得赵之谦生平仅见之佛像白描图。至民国,陈汉第益以所藏唐经合裱成册,方节盦得宝后出宋纸与明金笺,嘱马一浮、张大千、唐云、叶恭绰、郑午昌、吴徵等名家题咏作画,并以唐经名其室,永奉供养。惜此册及方节盦所藏吴熙载、赵之谦刻石皆易主,方氏有知,岂不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