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军事研究》报道,日本自卫队今年确定采购21架军机,除了1架直属防卫省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陆上自卫队将采购4架V-22倾转旋翼机、6架CH-47J运输直升机;航空自卫队将采购6架F-35A战斗机、3架C-2运输机、1架KC-46A空中加油机。
一切给F-35A让路
据报道,日本为了“获得并维持航空优势”,计划引进42架F-35A,首批4架战机在美国建造,其余38架将在位于名古屋的三菱重工下属小牧南工场完成组装。今年日本将接收6架F-35A,仅裸机就要花去946亿日元,另外还要购买价值423亿日元的相关设备。
按照日本“平成26年至平成30年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26中期防”)的说法,航空自卫队2017年的任务是:强化西南防卫态势,确保该地区的航空优势,为此要组建“西南航空方面队”(暂定)和“临时F-35A飞行队”(暂定)。事实上,为了给“临时F-35A飞行队”腾出“部署空间”,航空自卫队早已展开一系列编制调整:2015年,原驻筑城基地的第8航空团所属第304飞行队移驻冲绳那霸基地;2016年1月31日,驻那霸基地的第83航空队被取消,重新组建第9航空团。至此,那霸基地驻有第204、304飞行队,配备约40架F-15J,整体实力大增。此外,驻扎在新城、小松、筑城、新田等基地的航空队也如走马灯般换防。
据悉,“临时F-35A飞行队”由20名飞行员和20名地勤人员组成,配备1架F-35A。根据日本接收F-35A的计划:2017年接收6架、2018年接收9架、2019年接收6架、2020年接收6架,届时航空自卫队就能抽调22架F-35A组建第一个满编飞行队(驻扎三泽基地),同时原驻三泽基地的第3航空队(装备F-2)转至百里基地,原驻百里基地的第301、302飞行队(装备F-4EJ)撤编,就地组建一支使用F-15J的新飞行队。
增强空中后勤能力
除了F-35A,航空自卫队还要花318亿日元购买1架KC-46A空中加油机。在“26中期防”中,日本计划采购3架空中加油机。2015年,航空自卫队幕僚长在“优先考虑盟国(实为美国)”的政策指导下,赴美进行了一番走马观花的考察,就迅速决定采购美国空军推荐的KC-46A加油机,首架飞机今年到货。分析人士指出,由于KC-46A也是美国空军选定的下一代加油机,这使得航空自卫队未来能方便地融入美军作战体系,为驻日、驻韩美军提供空中加油服务。不过,KC-46A并不适合为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因此,日本还计划将航空自卫队的C-130H运输机改装成能为直升机加油的KC-130H加油机。为此,日本防卫省今年拨款16亿日元采购1套加油附件。完成相关改装后,陆上自卫队的直升机作战半径会有很大提高。虽然日本声称是为了提高“航空救生”能力,但实际上有了直升机空中加油能力后,陆上自卫队就能以机降方式参与夺岛作战。
此外,日本今年还要花费667亿日元采购3架C-2运输机,这也是整个军机采购中唯一“国货”。与航空自卫队现役的C-1和C-130运输机相比,C-2的航程、载荷都有大幅提升,能运送陆上自卫队的重型装备。C-2服役后,自卫队向周边岛屿快速部署重装部队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与超过千亿日元的F-35A采购项目相比,日本计划用于现役战机升级的年度预算仅50亿日元左右,“预算挤出”效应明显。
体系建设遵循“美标”
此次军机采购方案中,日本陆上自卫队获准购买4架V-22“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和6架CH-47JA运输直升机,分别需要393亿日元和456亿日元。虽然采购军机数量达到10架,与航空自卫队相当,但预算总额就少得多。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军多次在美日联合演习中用V-22“表演”岛屿登陆,日本陆上自卫队认为V-22“鱼鹰”旋翼机的速度、载荷、续航力都超过现役直升机,入役后有望使陆上自卫队的远程机降能力得到提升,特别适合正在组建的陆上自卫队两栖部队使用,这也是V-22被列入陆上自卫队采购清单的原因。至于日本陆上自卫队采购的CH-47JA,与美国陆军所用的CH-47D相同,只是因为出售给日本,才改用“JA”编号。陆上自卫队已经装备一些CH-47,每年日本举行的“富士火力”演习中,CH-47都会表演空中索降、吊运火炮等科目,是陆上自卫队实施机降作战的主力装备。此次采购的CH-47到货后将进一步提升陆上自卫队的机降规模。
可以说,陆上自卫队购入V-22和CH-47JA后,装备体系与美军更加接近,不论作战方式还是地勤保障几乎都要按美军标准进行,使得美军陆航部队完全可以与日本陆上自卫队提供的后勤保障“无缝对接”,甚至在必要时直接抽调日本飞机补充美军的损失,方便陆上自卫队充当“后备美军”。 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