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不救,是个问题
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2017年初,因拖欠俄联邦储蓄银行14亿卢布的债务,波多利斯克无线电机械厂濒临破产,该厂长年负责“亚尔斯”的U175M1自动发射装置的生产任务,尤其特殊液压起竖装置更是该厂的“绝活”。作为“亚尔斯”项目的牵头方,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MIT)所长尼古林不得不给上级单位、国有技术集团第一副总裁阿尔佳科夫写信,警告政府若不出手挽救,波多利斯克厂就会关门,将对“亚尔斯”导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尼古林称,作为供货协作方,波多利斯克厂早在2016年初就收到国防部80%的预付款,却没有及时开展生产,当年6月更是停止对已交付的产品提供维护,显示该厂运营出现严重问题。尼古林称,如果波多利斯克厂不可挽救,MIT建议技术集团选择科夫罗夫斯克机械厂作为“替补”,但该厂转产需要一年半,势必影响俄军战备。权衡利弊,尼古林还是恳求技术集团“以大局为重”,向波多利斯克厂“帮一把手”。
有意思的是,科夫罗夫斯克厂的销售代表柯罗金却巴不得早点把生意揽过来,他认为本厂投产导弹专用装置根本不需要一年半,顶多需要六个月,“如果国防部和技术集团下达命令,我们将很快投入生产,不会耽误2017年向俄军交付20枚‘亚尔斯’导弹的合同”。但消息人士称,导弹部件生产非同小可,“供应商决不是说换就换那般容易”。
火箭兵不太担心
早在2016年底,俄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上将表示,俄军现有23套“亚尔斯”导弹系统(分为固定井下发射装置和机动发射车),配属五个导弹团,驻约什卡尔奥拉、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和下塔吉尔的导弹团装备车载型“亚尔斯”,而位于科泽利斯克的导弹团装备井下发射型“亚尔斯”,导弹总数为96枚。“亚尔斯”最远射程达1.1万公里,命中精度150米,可携带3至6个分导式核弹头,每枚核弹头的当量为15-30万吨TNT。
与上一代“白杨-M”导弹相比,“亚尔斯”的战场适应性更强,导弹发射车的通信和越野能力进一步提高,导弹弹头还加装防辐射及电磁干扰的防护罩,配备主动和被动诱饵。为躲避美国反导武器,“亚尔斯”导弹结合了机动变轨程序,显著提高了俄战略火箭兵的突防能力。
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院第一副院长叶辛表示,如果生产商无法按时完成国防订单,将面临巨额罚款处罚,因此,相关企业会全力履行合同,不会对俄战略火箭兵建设造成长远影响。况且,俄军不光有“亚尔斯”,还有更为强大的核导弹即将问世,像世界上重量最大的RS-28“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有望在2019年服役,它将取代苏联时代制造的R-36M“部队长官”导弹。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