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荧屏好剧大剧“路在何方”
俞亮鑫
  记者昨天在2017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论坛上获悉,去年荧屏弱剧遍布、大剧难觅,收视率超过2%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上只有3部,其播出量占比从1.2%降到0.4%,大大低于前年,三分之二电视剧的收视率还不到0.5%。这说明众望所归的好剧、精品剧相当缺乏。

  数字传递隐忧

  这一数字是中国广视索福瑞副总经理郑维东在年会上透露的。他指出,去年,只有《芈月传》《亲爱的翻译官》等少数几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超过了2%,收视率超过1%的优势剧目也仅占5%,没有一部周播剧超过1%。有76.4%的电视剧收视率小于0.5%。

  人们寄予厚望的IP剧去年大多出现了收视不佳的“扑街”现象,“IP”药效失灵,成了美丽的泡沫。对此,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说,大数据的IP主要来源于网络小说,高度商业化的网络小说写作,本身就有类型化和模式化的先天不足,而且雷同、抄袭现象屡见不鲜。科幻剧、青春剧、玄幻剧等都形成了套路,让观众感到厌烦。

  抄袭影响声誉

  编剧、导演郭靖宇说,IP剧最大的问题是抄袭。是否抄袭,连粉丝都能看出来,这些公司为何还花几亿元去拍?他建议IP剧在开拍前应公示并加强审查,如果打官司才发现叱咤风云的IP剧都是抄来的,会贻笑大方。据记者了解,前一阵,《锦绣未央》被指涉嫌抄袭,闹得沸沸扬扬,但并没能阻止其改编为热门剧。《甄嬛传》《花千骨》等也曾被指涉嫌抄袭。这些风波严重影响了IP剧的声誉。

  推出《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力作的制片人侯鸿亮指出,现在很多IP的数据可以刷出来,这很可怕,因为刷数据很难识别。很多影视公司看到IP网络排在第几名,而不读这个IP的内容,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他有朋友花了一千多万元买了个IP,而业内很多人知道这是假的。他认为,IP再好也不可能直接影视化,从文字到影像,最核心的还是要靠编剧进行改编,我们不能买椟还珠。

  导演刘江说,这两年有些乱象,其中IP热就是。这是因为热钱资本进入后,很多上市公司需要业绩,所以大家共同在撒一个谎。IP的数据化可以满足资本的需求,有放大功用。去年IP热趋冷了,当尘埃落定,一切都会回归理性。       本报记者 俞亮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聚焦/新民环球
荧屏好剧大剧“路在何方”
小金人像零食 人人有份该多好
向品质致敬
影星大比拼 看谁最璀璨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荧屏好剧大剧“路在何方” 2017-02-27 2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