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科索沃战争爆发,势单力薄的南斯拉夫空军奋起抵抗——~~~
科索沃战争爆发,势单力薄的南斯拉夫空军奋起抵抗——~~~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索沃战争爆发,势单力薄的南斯拉夫空军奋起抵抗——
“骑士”歼击机中队的“悲壮之战”
于晓晶
■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幸存的南联盟空军米格-29歼击机
  1999年3月24日,一架架北约战机呼啸升空,它们不是去参加演习,而是去轰炸南斯拉夫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这一天,科索沃战争爆发了。与此同时,南空军司令已掌握到北约入侵的消息,命令麾下精锐的“骑士”歼击航空兵中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这支装备该国最先进的米格-29歼击机(西方称“战斗机”)的部队即将面临一场“慷慨赴死的拼杀”。

  装备难当“精锐”

  米格-29是苏联在冷战末期才装备的新式歼击机,由于含有尖端技术,莫斯科对其出口控制很严,而南斯拉夫是首个获得该机的非华约国家,显见两国关系亲密。1987年,南斯拉夫引进16架米格-29,编入第204团第127中队,该中队绰号“骑士”,飞行员都是军中精锐,个个肩扛少校以上军衔,飞行技术精湛。

  可是“骑士”中队的装备却难当“精锐”二字。南军在使用中发现这批米格-29是二手货,原来“友谊归友谊,生意归生意”,因为南斯拉夫钱少,苏联将部队用过的飞机翻新后转卖过来,它们到1996年就会寿命期满。南军曾打算用国产新型歼击机取代,但由于1991-1995年爆发内战,使得计划落空,米格-29不得不超期服役。由于维护困难,科索沃战争爆发前,米格-29的状况已经很糟糕,只有5架能立刻参战,飞行员年飞行时间只有20个小时。

  然而,这些没有成为“骑士”中队逃避“保卫祖国”责任的理由。1999年初,随着北约国家针对南联盟进行战争动员,南军也提高了战备。为避免被敌人“一锅端”,“骑士”中队将米格-29分散到各个前进基地。3月24日傍晚,飞行员们早早钻进在停机坪上待命警戒的战机,等待上级下达最后的起飞命令。

  要为荣誉而战

  3月24日19时40分许,南空军下达战斗命令,19时50分和20时12分,首批两架米格-29先后从尼斯基地起飞,执行战斗巡逻任务。一号机升空后,很快发现自己的无线电失灵,更糟的是,雷达告警器也没有反应,意味着飞行员无法知晓敌人是否攻击自己。一号机很快被北约预警机发现。20时20分,一号机便被一枚不知从何飞来的导弹击中,飞行员跳伞逃生。二号机也遇到了麻烦——机载雷达无法使用,飞机成了“睁眼瞎”,很快,急促的告警器声充斥了座舱,飞机左前方随即出现火光,那是北约战机发射的空对空导弹爆炸了。幸运的是,二号机只受了轻伤,飞行员勉强返航。

  第一批战机一毁一伤的消息传到贝尔格莱德西面的巴塔吉尼卡基地时,“骑士”中队飞行员尼科利奇少校正在座舱里待命,他决心维护部队的荣誉。20时37分,尼科利奇获准起飞,但他不知道的是,就在自己起飞时,北约预警机就发现了他。

  在预警机引导下,不少于15架北约战机像恶狼一样扑向这架孤独的米格机,但它们并未马上进攻,因为按照北约交战守则,是否与目标接战要等北约联合空军作战指挥中心确认,以免发生误击。两分钟后,北约机群获得交战授权,各种雷达波束迅即将米格机罩住,尼科利奇听见座舱里充斥着刺耳的警报声。接下来,他的心更是如坠冰窖——反复拨动机载雷达开关都无反应!此时,敌人发射的第一枚导弹在米格机附近爆炸,所幸距离较远,米格机没有受到伤害;紧接着,尼科利奇目视发现第二枚导弹的橘红色尾迹,他操纵飞机规避。但一而再之后,“幸运女神”离开了尼科利奇,第三枚导弹击中座机尾部,机身剧烈震动,座舱片刻间就被火焰包围,尼科利奇被迫跳伞。

  开战首夜,南军总共出动5架米格-29迎敌,但它们未能进行有效抵抗,3架被击落,2架受伤,唯一庆幸的是,南军飞行员没有伤亡。

  流下“第一滴血”

  经历首日失败后,“骑士”中队没有被吓倒,他们仍在战斗。3月26日16时40分,在基地内待命的拉多萨夫耶维奇少校与佩里奇少校接到命令,奉命起飞拦截一个可疑目标。拉多萨夫耶维奇是南空军全部29名米格-29飞行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北约轰炸南联盟前,他正和母亲、姐姐在贝尔格莱德家中休假。“骑士”中队打来集合电话后,亲人们问能不能不去,拉多萨夫耶维奇回答:“我必须去,一个男人如果失去祖国,那将是终生的耻辱。”

  为避免被北约预警机发现,两架米格-29计划起飞后,先在50英尺高度上贴地飞行,然后爬升穿过山脉。一路上,拉多萨夫耶维奇都在担心老迈的座机是否会出故障。果不其然,僚机的雷达在穿越山脉时罢工了,紧接着,拉多萨夫耶维奇的雷达也失去作用,两架米格-29不得不在地面引导下盲飞。

  进入波斯尼亚上空,两架米格-29才追上目标。拉多萨夫耶维奇通过目视发现那可能是一架法制幻影侦察机,不太可能有威胁,于是放心地带领僚机在2.3万英尺高空钻出云层,准备向目标发射导弹。但危险就在此时降临了,佩里奇后来回忆,那一瞬间,自己的座舱里传来凄厉的告警声,“北约战机向我们发射了4枚导弹,我和长机拉多萨夫耶维奇赶快散开,做了大过载规避”。佩里奇躲过一枚导弹,但被另一枚击中右侧发动机尾喷管,被迫跳伞,而拉多萨夫耶维奇的声音再未出现过。第二天,几名当地人发现了拉多萨夫耶维奇的遗体,他被确认为“骑士”中队首位阵亡飞行员。

  最后一次出击

  开战不到48小时,南空军就有6架米格-29被击落,频频出现的雷达故障让这些飞机在天上成了“瞎子”,在敌人攻击面前脆弱无比。于是,南军总参谋部将注意力集中在地空导弹防御上,并成功打下一架美国空军的F-117隐形战斗机!

  南空军司令维利科维奇不甘心手下的米格-29成为看客,他亲自到机场驾驶一架战机试飞,并验证其机载设备,但只飞了几分钟就被迫返航,他承认米格-29“无济于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北约战机在南联盟境内狂轰滥炸,南军地空导弹逐渐失去抵抗能力,南空军的米格-29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

  5月4日,北约对瓦列沃市进行猛烈轰炸,第204团团长帕甫洛维奇出离愤怒了——那里是他的家乡,而且前一天刚遭受地震,他立刻驾驶一架米格-29起飞拦截。起初,帕甫洛维奇驾机在低空飞行,途中却遭到地面友军射击,不得不爬升躲避,但也将自己暴露给北约预警机。一架美国F-16战斗机在预警机引导下转向米格-29,但帕甫洛维奇毫不知情,因为座机发电机失灵了,多数机载航电设备都无法工作,抵近的美军战机只发射了一枚AIM-120导弹就击中了目标……就这样,帕甫洛维奇成为南空军阵亡的第二名飞行员。

  谁让“骑士”折翼?

  战后,有人将“骑士”中队的失利归咎于装备老旧和战术死板,但也有人指出,北约之所以轻取“骑士”中队,是因为有针对性训练。

  1990年东德和西德合并,原东德购买的苏制装备被新的德国国防军继承,其中就包括米格-29。德军组建了“米格-29试验和鉴定联队”(即第73联队),其成员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米格飞行员”,除了研究米格-29的战技性能外,还成了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北约盟国空军的“陪练”,大批F-16、F-15战机飞行员都在第73联队的磨砺下掌握了应对米格-29的技巧。  于晓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聚焦/新民环球
“骑士”歼击机中队的“悲壮之战”
二战美陆军航空队的“最后牺牲”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7“骑士”歼击机中队的“悲壮之战” 2017-02-27 2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