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唐诗睡觉
我每天晚上背着唐诗睡觉,背着背着就睡着了。有时全诗背不下来,就自作主张改头换面。
例如有一首七言诗,我把它背成了五言。诗云:“我到一县城,无口不冤声,县令加朱绂,百姓血染成。”我找出原诗,是这样的:“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苍生血染成。”(作者杜荀鹤)反正我背着我的诗睡着了。
当然,如今对诗的格律要求不严,马马虎虎可以过去,如要求严,我那个背法是不行的。
记盐城一座大戏院
1940年我到苏北参加新四军,在政治部宣教科工作。
先在海安,后八路军解放了盐城,把盐城交给新四军,我们便从海安迁到盐城。在盐城,我忘不了那里一座大戏院。它曾遭日本鬼子空袭,有一根炸断的横梁吊在屋顶下面。我们每次开大会,都是在这大戏院里。
当时皖南新四军同志陆续转移来苏北。我们曾在这大戏院欢迎他们。有一次开大会欢迎项英夫人等同志,新四军军歌的作曲者何士德同志也在场,他唱了他刚创作的新歌《渡长江》。我还记得这歌开头两句是:“薄雾弥漫着江面,我们要渡过长江”。何士德同志是广东人,他唱歌时还把“午”读成广州话的ng。
不久,皖南事变发生,我们正是在这大戏院开大会,陈毅同志宣誓担任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同志担任政委。也是在这次大会上,我第一次听到后来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快活”。当时这话是刘少奇同志说的。
如今盐城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这座破旧的大戏院想来已经不存在,这地方可能改建成高楼大厦了。可是这座大戏院一直矗立在我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