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两年各种“宅急送”火了起来,一到吃饭辰光马路上到处是穿得五颜六色、驮了只正方形保暖箱到处乱窜个电动车,基本上取代了前几年个盒饭摊头。
老底仔呒没“宅急送”、盒饭摊,也呒没居民食堂个辰光,倒是有一种“包饭作”,勿晓得侬阿曾听说过。像阿拉乌鲁木齐路麦琪里五百多家人家,就像一个小社会,衣食住行个需求成就了五花八门个店铺,烟纸店、裁缝铺、汏衣裳作、沙发店、皮匠摊、理发店,甚至还有一家基督讲堂。所谓店铺,就是勒拉天井上加只顶棚,考究点再镶点玻璃,连同客堂就是一爿店铺了。其中就有一家“包饭作”。
从前上海市面上,早上到处是卖早点个小铺子,过了辰光就纷纷收摊作歇。而饭店酒家之类勿像现在铺天盖地,小马路上更是少有饭店,再讲普通百姓要勿是有红白喜事很少上饭店。所以双职工家庭个平常日脚,小人跟老人个中饭就成了问题,就此才有了“包饭作”。包饭作有点像现在做盒饭个,每天做点家常或者时鲜菜,邻居屋里向来了客人需要添眼饭菜,就到包饭作买点。要是包饭,就需要事先关照,一般包饭总归会持续一个辰光。譬如寒暑假,爷娘上班,阿拉弟兄几个中饭就包拨了包饭作,比自己做就多了点人工钿。弄堂里像阿拉迭种情况勿多也勿少。包饭作主人是个胖胖个高个子,大家侪叫伊“阿炳”,姓啥到现在还勿晓得,伊个辰光也就三十多岁,拎只多层个竹子提篮,总是大步流星虎虎生风。阿炳,貌似粗人,但赵家喜鱼、钱家好肉、孙家忌韭蒜、李家爱吃辣,伊侪弄得煞拉势清。
顺便讲讲迭只竹子提篮,现在经常勒拉古装电视剧里看到,暗红色,用半寸宽个密竹心编织,有方有圆,有大有小,一般是二层加只盖。提把从两头成直角弯到底脚。最值得一书个是,提把从上到下镶嵌勿少铜饰,相当讲究。老早稍微殷实点个人家侪有,通常是女方个陪嫁。
阿炳一手提篮子,到我家掀开盖头,菜饭总是火热腾腾,味道也勿比姆妈差。迭种日脚直到1958年居民食堂成立,“包饭作”就随之打烊了。后来阿炳夫妇靠替人带小人过日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