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尔法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日臻成熟,在医学领域也已经广泛应用。例如使用机器人单独完成一台手术已经不稀奇。
那么在注重情感交流的心理医学领域,阿尔法狗们能胜任吗?
心理科医生或许是众多临床医学学科里最多与人的情感体验打交道从而展开诊断和治疗的医生。人的情感主要通过内心体验、外显行为和生理变化表达。人体是奇妙的,情感更是复杂,有时外显行为是经过掩盖的,受到个体自身控制的。例如有人对某件事情非常愤怒时,面部表情可能是平静如常,甚至会微笑,但身体姿势的表现可能会是握紧拳头,身体发抖。这时,心理科医生就要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变化来寻找情感体验的蛛丝马迹了。
阿尔法狗们和心理科医生一样,也是应用面部表情识别、姿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体生理信号识别、多模情感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辨析人的情感反应。据报道目前已经有情感智能系统可以根据人的情感进行回馈,使人和机器沟通更自然。情感智能系统的回馈是依靠一种类似数据分析的方法“计算”出人类的情感,但大家都明白人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动物,仅仅依靠“计算”是不能完全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变化的。
心理科医生在全面了解他人情感体验时需要考虑复杂的文化、社会、环境因素对情感的影响。而在这些方面,正是阿尔法狗们“稚嫩”的地方。
所以就现阶段来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心理医学领域尚不成熟。但我们不能否认,以阿尔法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发展,也许有一天阿尔法狗们可以真正成为心理科医生重要的帮手!
倪开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医学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