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S4是奉贤连接市中心的最主要通道,特别是奉浦大桥节点已成为一个最显著的瓶颈,市民迫切期望加强与中心城的交通联系,区委、区政府也始终将打通大节点、消除交通瓶颈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与市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十三五期间在加强越江通行能力上下功夫。
目前,两大项目建设将直接加强奉贤与中心城联系,已纳入“十三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一是奉浦东桥新建工程,建成后,S4奉浦大桥将由目前的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6车道,通行能力提升50%;二是金海中路改建工程。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南至奉贤海湾、北接中环,是奉贤新城联系中心城的核心通道,目前,该通道正处全面建设阶段。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隧道及奉贤金海北路(大叶—西闸公路)3公里已于2015年通车,现在建的虹梅南路高架段(剑川路—中环立交)11公里及金海南路(平庄—规划G228)4公里将于今年年内建成,金海中路(大叶—平庄)10公里已开工,包括航南公路、南奉公路2个下穿地道,计划2018年建成。至2018年底,随着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全线打通,奉贤与市中心交通联系将显著改善,市民出行将更为便捷。
问:奉贤区老百姓都很关心“BRT”项目,请问何时开通?
答:南桥新城至东方体育中心BRT为上海首条BRT公交线路,连接浦东、闵行、奉贤三区,全长31.2公里。
BRT快速公交相对常规公交,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体现“快速”,BRT奉贤段采用公交专用道,建成后南桥汽车站至东方体育中心公交出行时间有望由现在的80分钟缩短至1小时以内,出行时间将大大缩短;二是体现“品质”,BRT将采用18米长的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常规公交只有8-12米),运能将提升50%以上,乘客乘车体验更舒适。
目前BRT道路工程已基本完工,其中贤浦路、南行港路、浦星公路等道路新改建工程已建成,BRT专用道采用彩色沥青摊铺,南奉公路“四拓六”改建工程也正在抓紧实施中,年内建成。首末站、站台等设施也已于今年6月25日开工,BRT计划2018年一季度建成试运营,上半年通车。
问:奉贤区这几年一直在拆违,但还是有一些违法建筑存在,请问奉贤区今年拆违工作有何计划?还有人说拆违会有补偿,是真的吗?
答:今年奉贤区的拆违力度非常大,我们严格按照“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拆违工作,做到“有违必拆,执法必严”。截至目前,全区已拆除违法建筑33191处,拆除违法建筑面积956万平方米。我们用7个月的时间已经完成区级确保拆除700万平方米,力争拆除1000万平方米的全年目标,超额完成市级拆除500万平方米的任务指标。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拆违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力争拆除违法建筑1500万平方米,完成无证数据库销项1000万平方米,确保历史存量违法建筑有效拆除,新增违法建筑零增长。
奉贤区在拆违工作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违法建筑拆除零补偿。坚持违法建筑拆除“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推进拆违工作,同时秉持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公后私的拆违标准。坚持精准化、精细化拆除违法建筑,精准即对违法建筑认定清晰,对村民违法建筑实施人工精细拆除,尽可能减少对合法建筑的影响,保证群众合法权益。
同时,结合“无违建村”“生态村组-和美宅基”的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整村制拆违,加强拆后环境修复,营造农村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问:奉贤区的小河道黑臭已经有所好转,但污染现象在一些河道还是存在,请问相关部门在推动河道污染治理上有何举措。
答:在今年的区政府重点工作中,“实施926条段、468公里中小河道轮疏”、“开展水环境治理,全面完成51条重污染(黑臭)河道的水质达标治理,水域面积只增不减”纳入其中,目前已完成中小河道轮疏任务,市、区公布的51条重污染河道治理工作基本完成。
同时,水务部门正加快落实第三批130条新增河道整治任务,结合“五清”“三修”专项整治行动,启动4153条段,约1841公里村级河道全覆盖河道整治工作。针对断头浜河道黑臭的问题,主要通过水系沟通等工程建设增加河道水动力,通过种植水生绿化植物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减少断头浜河道黑臭现象,涉及打通断头河139条段、240个坝基。
目前,市区级河道已经实现了市场化,镇村级河道正在开展市场化试点,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奉贤区建立了区委主要领导担任全区第一总河长,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区总河长,街镇、村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辖区内总河长的三级河长体系。目前已落实4502条市、区、镇、村河道(湖泊)河(湖)长1284名。各级河长信息已全部公开公示,并建立“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结合河道“身份证”信息系统,建立水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平台,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河道管理监管水平。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