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京举行~~~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京举行~~~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京举行~~~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京举行
什么才是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鲁明
  本报北京今日电(驻京记者 鲁明)“把所有过去的文化都看成传统文化,我认为不符合中国历史。实际上,在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能代表当时的主流文化,才能称之为传统文化。”昨天,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在参加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时,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问题的一些思考。

  对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葛剑雄认为,这需要正确理解“传承”两字。从“传”的角度看,不必要去判断它究竟今天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甚至不要考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因为这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到了今天对所有应该保存的都应该尽力把它保存下来。

  对于“承”,则需要思考怎么样使它在今天、未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这方面简单模仿古代是不可能的。“现在有些人为了表示继承传统,一定要穿个汉服,磕头跪拜,嘴里讲点文言文,我告诉他,当年孔夫子其实讲的也是口头话,你不要学这个。”葛剑雄说,古代的价值观或者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我们应该根据现代的要求来重新解释,并且加以运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关键是怎样把它变成社会实际,变成年轻一代所能够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葛剑雄还提到,如今发达国家以及中国一些发达地区面临人口难以继续增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承担起生育责任的情况。在他看来,如果能够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跟今天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一个人本身必须承担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也许可以通过文化的方法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着的这样一个难题。

  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为期两天,共有22个国家的26位汉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和智库学者参加,他们会和国内19位著名学者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对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24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绝密543》献礼建军节
什么才是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什么才是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2017-07-25 2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