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在落实过程中,还有死角。而要落实这一理念,需要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文物保护执法力度,也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从而形成外部约束。
不过,最关键在于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也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对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有没有学深悟透,对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有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统有没有保护和传承的自觉和自信,直接决定文物保护的现状。否则,纵然斩断了盲目拆除文物的“手”,也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对可以作为“地方名片”的文物爱之宝之,而对认为“妨碍发展”的文物则轻之贱之。
保护文物是政绩,保护不好文物就是败笔。假如若干年后,后人埋怨前人不懂文化,把好好的东西给毁了,那又是何等的悲哀呢?
(冯源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