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停培训机构能否刹住“补课风”?
王蔚
  上海502家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将逐步关停的消息传出后(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A6版),社会反响良好。随着新学年即将到来,校外教育培训又会呈现怎样的态势?对真有补课需求的学生,又该怎样选择?厘清这些问题或将有助于更好地规范培训市场。

  据2016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报告显示,该行业全国年市场规模约16600亿元,相当于我国中部一些省的全年GDP。以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早教班、兴趣班、升学辅导班,合计市场规模约8700亿元,是整个教育培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上海,目前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近7000家,当中有证有照的约占四分之一,无证无照的有1300余家,其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和学科延伸类培训的有500余家。这500余家也正是长期以来社会负面反应集中的“问题机构”。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教育部门一提减负,最高兴的就是培训机构。”业内专家认为,关停无证无照机构是比较容易的,但对那些自恃有证有照的机构,怎么管?它们为迎合应试教育而随意加重学生负担,教育行政部门是否有权查处以及如何有效查处,都有待相关法规、政策的明晰。当前,教育培训产业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八成以上都是考试培训,针对中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更是疯狂扩张;二是培训机构准入门槛较低,水平良莠不齐;三是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容易陷入 “前整顿后回潮”的窘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教育培训机构,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家营利性教育服务公司,今后所有培训机构都应实行工商注册、工商监管,对外就称“教育服务公司”,不再挂牌为什么“学校”,这样既避免培训机构以“学校”旗号招生,也有利于归口监管部门,防止部门间推诿。其次,治理“补课热”,重点是要打击学校与培训机构联手办择校“占坑班”,还要坚决查处体制内教师到机构兼职或为机构拉生源。总之,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应当走“公司的归公司管,教育的归教育管”这条路,让校外培训回归其本位。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24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绿色通道”
关停培训机构能否刹住“补课风”?
小剑手比技艺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关停培训机构能否刹住“补课风”? 2017-07-25 2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