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关注M2,因为M2是广义货币: M2 = M1 +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因此 M2不仅与经济增速有关系,与资本市场投资活动也直接关联。(注:M1 =M0流通中的现金+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2017年M2同比增速从1月末的11.3%,下降到6月末的9.4%,M2破10%创新低时,央行是这样解释的:近些年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多层嵌套进行监管套利,在体系内加杠杆实现快速扩张,累积了一定风险。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监管逐步加强,金融体系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表现在与同业、资管、表外以及影子银行活动高度关联的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等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有人据此又演绎解读为:M2增速破10%创新低,是“新常态”。我认为该演绎解读,有违经济学常识。因为新增货币投放量,最低层次需要满足经济增量的需要:
货币增长率(M2增速)=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CPI)
上述公式的经济意义:GDP增速是社会总产出的增长速度,M2增速是全社会流通货币量的衡量标准,货币流通大于产出增加,超额部分就是通货膨胀。当然一国实践中货币增长率公式往往是:
货币增长率(M2增速)=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CPI)+X(经验值)。
例如现在美国的M2比美国GDP名义增速高出2到4个百分点,而且美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这是因为一国新增货币投放量除需满足前述名义GDP增长外,还需满足:不记入GDP的经济活动(灰色经济如无证无照经济活动)需要;不记入CPI的物价上涨(如房价)等需要。
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M2增长目标值是12%。目前6月末M2同比增长为9.4%,M2增速竟然小于同期GDP名义增速(6.5%的GDP+1.5%的CPI)。这显然不是M2的“新常态”。
其实只要耐得住寂寞,将2017年1-6月M2派生来源细项拆分并且予以同2016年对比,就会发现主要是非银非标和债券M2增量派生来源大幅收缩,导致2017年M2节节滑落。相信经历上半年运动式金融去杠杆之后,金融去杠杆将进入平稳阶段。同时市场利率企稳以后,下半年债券融资情况也会改善。如此,非银非标和债券M2增量派生来源,将不再大幅收缩甚至逆转温和回升,因此M2也将见底缓缓回升。2017年上半年货币金融,实际处于紧收缩的状态,将大概率回归至中性状态,与名义经济增速匹配。
陈宪 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