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
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战士
1945年12月出生,1963年12月入伍,原91708部队副部队长
1965年“八六”海战中,他任611号护卫艇机电兵,在抢修意外停车的主机时,被弹片击中右前额。在弹片插入头部、脑浆溢出粘住眼角睫毛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3个小时,凭着平时练就的“夜老虎”硬功夫,成功排除故障,保证了机器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在经过4次脑手术、失去大部分记忆后,他努力克服语言和记忆障碍,坚持边治疗边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马伟明
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
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舰船电力系统领域研究,牢牢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研制的舰船发供电系统、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实现我国舰船动力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带领团队在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与世界强国同步发展,多型装备属国际首创;攻克某颠覆性技术关键瓶颈,为我国锻造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作出突出贡献。与地方科技集团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成立军队首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研制的风光柴储多能源智能微网系统,一举破解偏远岛礁供电难题。
李中华
挑战极限、勇争第一的试飞英雄
1961年9月出生,1983年7月入伍,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原副部长
他先后驾驶和试飞歼击、轰炸、运输3个机种26种机型,安全飞行3150小时,成功处置15次空中重大险情、5次空中特大险情。在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学习时,4个月就学完其他国家试飞员1年才能完成的课程。他为突破新型战机关键性技术,多次担负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在试飞一架三轴变稳飞机时,突然进入“倒扣”状态,短短7秒钟内,他一气呵成完成十多个动作,最终驾机安全降落,保住了我国航空工业战线广大科研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歼-10飞机定型试飞中,他飞出了歼-10飞机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6项纪录。
王忠心
建功基层、爱岗敬业的优秀士官
1968年10月出生,1986年12月入伍,现任96722部队71分队班长、一级军士长
入伍30多年来,他在平凡战位上用非凡业绩演绎出“兵王”传奇,熟练操作3种型号导弹武器,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执行重大任务28次,参加实装操作训练1300多次,没有下错一个口令、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信号、记错一个数据、按错一个按钮,排除故障200余次,写下近20万字导弹专业学习笔记,参与20余本教案和规程编写,被官兵誉为“操作王”“排故王”“示教王”。当班长28年,所带战士5人提干,6人走上旅团领导岗位,11人考上军校,45人成为技术骨干,多人被树为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酵母”作用。
景海鹏
矢志报国、逐梦太空的英雄航天员
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现任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1998年他被选拔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后,经过多年刻苦训练,圆满完成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各项考核。2008年9月,他奉命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与另外两名航天员密切配合,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2年6月,再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圆满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6年6月,他再次奉命担任指令长,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成为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航天员,成就了三巡苍穹的中国奇迹。
程开甲
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
1918年8月出生,1962年11月入伍,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正军职常任委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开创者、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先后参与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在内的多次核试验,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功勋。上世纪50年代,他放弃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优厚待遇和条件,投身于核武器研制试验。他带领技术骨干夜以继日研究攻关,拟定原子弹爆炸试验总体方案,为首次核试验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出9位院士和30多位将军,取得丰硕科技成果。
韦昌进
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战斗英雄
1965年11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现任山东省济南警备区副政治委员
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他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1985年7月,其所在排负责坚守某无名高地。19日凌晨,敌军以2个营加强1个连的兵力,向无名高地进攻,企图撕破我军防线。激战中,他被弹片击中左眼、穿透右胸,全身22处负伤,仍然强忍剧痛坚持战斗。当身边4位战友相继牺牲后,他毅然用报话机向上级呼喊:“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引导炮兵先后打退敌军8次连排规模反扑,独自坚守战位11个小时,牢牢守住了阵地,为战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 刚
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的反恐英雄
1972年12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现任武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队某支队支队长
在南疆反恐维稳最前沿战斗24年,他参与处置10多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2002年2月20日,王刚带领8名特战队员突击暴恐分子窝点,一脚踢开即将爆炸的爆炸物,与战友合力击毙暴徒4人,击伤活捉1人,缴获枪支2支、手雷2枚、炸药20公斤。2015年9月,他带领官兵在拜城高原山区连续搜剿50余天,奋不顾身冲进暴恐分子藏身山洞,一举击毙多名暴徒。2003年2月24日,巴楚县发生7.2级地震,他在左腿受伤的情况下,带领官兵连续奋战13个昼夜进行抢险救援,被灾区群众称为“永不疲倦的好巴郎”。
冷鹏飞
冲锋在前、英勇果敢的战斗英雄
1933年1月出生,1956年2月入伍,原81032部队副军职调研员
1969年3月2日,在边境作战中,时任营长的他组织炮火英勇还击。3月15日凌晨4时许,敌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企图偷袭我守岛部队。他奉命率1个加强排立即登岛,以数路兵力分割敌军。击毁2辆装甲车,9时许,敌军又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企图前后夹击我守岛分队。他采取“往前靠、放近打”战法,指挥守岛分队击毁2辆装甲车、击伤1辆坦克。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左臂被打断,用树枝夹绑住胳膊继续战斗,以顽强的毅力指挥守岛部队与敌军激战9个小时,以小的代价赢得了大的胜利。
印春荣
独具虎胆、出生入死的缉毒英雄
1964年7月出生,1982年10月入伍,现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支队长
他奋战在缉毒战线28年,数百次深入情况最复杂、毒情最严峻的边境一线调研摸排,精准分析边境制毒贩毒规律特点,30多次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侦查。2002年5月,他只身与毒贩周旋,在对方枪不离身且有保镖护卫的情况下,将其引入我方包围圈。当穷凶极恶的毒贩拔枪拒捕时,他赤手空拳夺枪制敌,与战友一道将毒贩生擒。他先后参与破获贩毒案件32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46名,缴获各类毒品4.62吨、易制毒化学品487吨、毒资3520余万元,个人参与缉毒量创公安边防部队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