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情系中国
来自喀麦隆的捷盖登台演唱了一曲《弯弯的月亮》。因为爸爸是个中国功夫迷,捷盖从小跟着爸爸看李小龙的电影,对中国十分向往,还学过中国功夫。他穿着长袍走上舞台,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捷盖,来自遥远的喀麦隆。我曾是我们国家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可以说是‘喀麦隆的曹可凡’。”他的幽默活跃让现场笑声四起。
美国青年教师ZAC充满激情地演唱了一曲岳飞的《精忠报国》。他说,自己在美国读的是世界史,主修中国史,尤其对明朝历史很有兴趣,郑和下西洋要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80多年,了不起,他来到北京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高首。
来自加纳的姑娘米兰说,她从小和迷恋中国文化、中国瓷器的爸爸有个约定,等到她18岁时要一起来中国,去景德镇看看。爸爸在家里放满了收集来的瓷器,并请老师教她中国剪纸。可惜她六七岁时,爸爸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守着父女约定,半工半读实现了当年与爸爸一起许下的心愿。她的一曲《老爸》,唱出了对爸爸的思念,对中国的爱……
迷恋中华文化
每一个人,喜欢中国的理由都不一样。俄罗斯的娜塔莉因迷恋中国古诗词,下决心学习中文,希望将来某一天要自己翻译中国古诗词的俄文版。
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泰国学生洪健成,特地从泰国请来了已毕业工作的学姐丽华,他们在《唱响中华》舞台上载歌载舞一曲《康定情歌》。这是他俩6年前为中国领导人访问泰国时特地送上的精彩表演。喜迎中国国庆佳节,他俩再度选择此曲,以歌声为中国喝彩。
正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的英国留学生葛金鹰说:“没办法回答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爱上中国,就是爱,爱它的文化,爱它的人民,爱它的历史。”这份爱,使他特地创作了一首融入自己感受的中文RAP。葛金鹰说,2011年正巧有中国领导人在伦敦访问,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他,获得推荐为中国来宾表演《北京欢迎你》。他说:“当时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这首歌。这次表演,促使我下定决心,要更好地学习中文。大学,我学了三年半中文,自己续写了一段《伦敦欢迎你》的歌词,就是我在台上表演的。我期待未来能够更好地做两国的文化使者。”
满台是“中国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唱功不俗,外国友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与了解也让人惊叹。现场,面对“唱响观察团”的重重“考验”,“中国通”们都能沉着应对。沙宝亮考起俄罗斯姑娘爱玲北京的老字号,姑娘回答得头头是道;曹可凡欲教来自赤道几内亚小伙说上海话,反被“叫板”,只能“乖乖”跟着小伙的节奏说起沪语绕口令;黄舒骏、袁娅维被花季混血少女演唱的《绒花》深深打动;捷盖当场即兴和曹可凡搭档表演相声《报菜名》……
《唱响中华》10月1日至3日连续3天播出,并分“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走起来”“我和我的祖国”三大主题,多角度反映外国友人对于中国共同的爱。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不仅将更多喜爱中国文化、热爱唱中国歌的外国友人聚在一起,也希望通过他们,把优秀的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