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欧政党均获胜
德国大选是今年荷兰、法国大选后,欧洲政治舞台上演的“欧洲选举年”的压轴大戏。它不仅决定着未来四年德国的走向,还关乎欧盟及欧洲一体化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得票率从四年前的41.5%大幅下降到这次的33%,可谓“惨胜”。而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获得12.6%的选票,成为第三大党,历史性地进入联邦议院。
在此前进行的荷兰和法国大选中,极右翼政党的表现也大大超过往届大选。近年来,受金融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多重因素交叠影响,这些政党风头颇健,已对所在国政坛造成较大冲击和影响。
从选举结果看,尽管一体化在欧洲国家已经深入人心,反欧思潮和势力暂时难成大气候,但极右翼势力的崛起不容忽视,欧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
未来之路不平坦
舆论普遍认为,三场大选的结果有利于欧盟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进程,但由于各国民粹势力扩张,欧盟成员国发展不平衡,欧盟核心国家缺乏共识,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也面临多重难关。极右翼政党势必会干扰和挑战政府的亲欧主张。
欧盟“核心”成员与“边缘”成员之间的矛盾最近也在凸显,尤其是在欧洲未来是否走所谓的“多速欧洲”之路的问题上。
此外,作为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德法在一体化发展方向上也存在分歧。法国主张优先推进欧元区改革,德国则急于推动共同防务领域建设。据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欧盟改革的设想是建立欧元区预算、设立欧元区财长,及设立用于救助成员的欧元区货币基金等建议。欧盟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政策研究员弗兰克认为,在德国选择党可能造成威胁的情况下,德国政府将很难同意法国提出的欧元区改革设想,因为这一设想看似更有利于法国和其他欧盟成员,而非德国。
可以预见,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不仅取决于欧盟“核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角力结果,同样取决于法德等“核心”成员之间的政策协调。再加上极右翼势力的干扰,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将难言轻松。
郑江华 田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