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本版列表新闻
7/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2017年09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7/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记录“西乐东渐”的脚步
朱渊
  10月1日起试运营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以下简称“交响博物馆”),由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交响乐团以及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创建。它位于徐汇区宝庆路3号,是一个与老建筑相融合的博物馆,原本独立的三栋建筑改建后以连廊贯通,规模虽不大,却是“五脏俱全”,在绿荫草坪的环绕下,呈现“小而美”的姿态。

  交响博物馆的建成,将与仅一墙之隔的上海交响乐团、近在咫尺的上海音乐学院形成名副其实的“音乐大道”。而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音乐学院也将利用自身资源与优势,让交响博物馆承载交响乐从西方走入上海的百年历程,记录“西乐东渐”的脚步,填补交响乐在上海乃至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空白。

  本报记者 朱渊

  “中国交响史”的缩影

  交响博物馆由民居改建,走入大门后需跨几步台阶才能进入正厅,目光所及之处就是一部循环播放上海交响乐团前世今生的短片。带着历史温度的黑白画面和如今余隆执棒的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大顶级音乐厅的身影,交织成这座城市绵延的音乐风华。

  19世纪中叶,外来文化从上海进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碰撞、结合,产生出中国文化艺术史的许多个第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中,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上海公共乐队于1879年诞生,从此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接受西方音乐的新纪元。1919年意大利人梅百器(Mario Paci)任乐队指挥后,乐队水平明显提高,曲目广泛扩大,并与世界著名独奏家合作演出。此后成立的上海工部局乐队一度被誉为“远东第一”的交响乐队。可以说,上海交响乐团的成长历史,也是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和上海变迁中融入、生长的缩影。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博物馆,交响博物馆以“西乐东渐”以来交响音乐在沪发展为主线,梳理了交响乐如何在此地生根发芽、茁壮繁盛的历史文脉,展现了东西方音乐怎样一步步交融、渗透并在共存中汇流,逐渐生发出中国交响音乐自己声音的整体面貌,凸显了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祥地及其影响力。如果说,这座城市见证和浓缩了中国交响音乐事业发展的历史,那么这座“小而美”的博物馆则以小见大,如放大镜般将这段历史再现。

  藏品见证多个“第一”

  交响博物馆由三大展区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乐之华”着重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乐之传”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

  通过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档案梳理,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交响博物馆目前已经拥有了300余件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珍贵展品,涵盖了手稿、乐谱、乐器、唱片、书籍、信件、节目单等内容。藏品中尤为珍贵的,有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音乐演出节目单;萧友梅、黄自作品手稿;黄贻钧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使用的指挥棒,以及陪伴作曲家朱践耳先生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等精品馆藏。

  在博物馆诸多陈旧却保留完好的藏品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朱践耳先生捐赠的那台钢琴,它既不是最值钱的,也算不得最特别,但因连同盖钢琴的棉布和镂花纱、以及钢琴上仿佛仍在滴答作响的节拍器,都是自朱老家“原装”进馆的,特别有家常的气息。那日,随着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的脚步挨个房间参观,走到这架钢琴前,周平轻轻掀起琴盖时语带哽咽:“朱老捐赠这台钢琴没多久,就离开我们了。摸着这旧琴,感觉他和他的音乐从未远去。”

  360度花样体验博物馆

  和如今国内现有的“音乐博物馆”多侧重乐器(如东方乐器博物馆、厦门钢琴博物馆)或者中国音乐考古(如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方面的展示不同,交响博物馆按照国际博物馆的办馆趋势,将不再只是简单的、“静止”的博物馆,而倾向于完善一个除具备传统展示功能外,还具有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功能的、生态的、“流动”的博物馆。既是多功能的音乐交流场所,同时承担起公共音乐教育功能。

  馆内除珍贵实物的静态展示外,还特别强调了人与音乐的互动交流。走到博物馆近出口处最后一个房间,是个高科技的影音体验空间。运用全息影像技术、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主动走进交响音乐的课堂,随手点点点,就有各种乐器的普及知识及动态视频介绍,甚至可以聆听演奏家的“现场”,高品质的影音画面让一切栩栩如生。总之,交响博物馆让人们在了解音乐知识之余,感受音乐文化带来的乐趣和魅力。

  藏品亮点

  ● 1921年梅百器购自欧洲的斯坦威钢琴(美国制造)。

  梅百器正式成为乐队指挥后,应董事会要求回欧洲(主要是法、意、荷三国)购置部分新的乐器。这架斯坦威钢琴是工部局乐队演出所用。

  ● 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演奏阿甫·夏洛穆夫《北平胡同》(黑胶唱片转录)的音频。

  阿隆·阿甫夏洛穆夫(1894—1965),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俄裔美籍作曲家。1933年,他创作的交响诗《北平胡同》,由工部局乐队首演并录制唱片。他曾为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配器,为电影《风云儿女》录音,对中国交响乐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

  ● 上海国立音乐院的三位教授:富华、查哈罗夫、佘甫磋夫。

  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中有不少都出自其门下,如吴乐懿、夏国琼、李翠贞等,他们也与查哈罗夫一起参加与工部局乐队的合作演出。

  ● 1954年上海市市长陈毅任命贺绿汀为上海乐团团长(兼)的通知书。

  1954年4月16日,陈毅市长任命贺绿汀为上海乐团团长。

  ● 1954年黄贻钧在上海乐团驻地福州路567号菜场四楼指挥乐团排练的场景。

  黄贻钧是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家,也是中国人中的第一位职业音乐指挥家。1950年起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副指挥,不久任团长和首席指挥。

  ● 1985年9月9日-12月29日,上海交响乐团举办“纪念贝多芬诞生215周年系列音乐会”演出的场次目录单,上海音乐厅出现了听众连夜排长队购票的火爆场面。

  ● 1986年12月陈燮阳与上海市文化局签订音乐总监责任书,图为陈燮阳从文化局领导手中接过聘书。

  ● 2009年余隆出任上海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陈燮阳任上海交响乐团名誉艺术总监,完成了新老艺术总监的交替。

  ● 2007年9月6日,上海交响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响音乐会。

  温馨提醒: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10月1日起试运营,期间每逢周三、周五开馆,营运时间为9:30至16:30,16:00起停止入场。采取预约制,免费参观,每日限定50名观众。市民可通过9月28日正式上线的“地产宝庆”微信公众号预约登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3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4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5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8版:随笔/评论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公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2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A33版:新尚
   第A34版:摩登/新尚
   第A35版:新民法谭
   第A36版:新民法谭
   第A37版:新民法谭
   第A38版:新民法谭
   第A39版:家装之窗
   第A40版:家装之窗
记录“西乐东渐”的脚步
新民晚报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A07记录“西乐东渐”的脚步 2017-09-29 2 2017年09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