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商业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
商业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
商业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
     
2018年01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业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
高质量养老市场亟待保险“送炭”
谈璎
图 IC
  首席记者 谈璎

  人生的幸福,缺少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注定是不完整的。

  上海是中国最早直面老龄化问题的城市之一,同时保持着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纪录。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30%,在北上广三个特大型城市中,上海“老”得遥遥领先。环视我们身边,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步入古稀之年。人口结构的不尽合理加剧了未来养老的难度,而公共服务供给一直努力追赶着社会需求。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起到广覆盖、保障温饱的作用,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则是补充。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上个月表示,要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三支柱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位不应只是“锦上添花”,更应是“雪中送炭”。

  觅“夕阳红”栖息地 众里寻他千百度

  几天前,家住虹口区的李阿姨来到多年好友杨阿姨家中,仔细研究一份投资计划书——一家坐落于上海周边城市养老社区的使用权房产。

  她俩都七十多岁,身体健康,有旅游等爱好。由于孩子定居海外,没有回国的打算,因此未来如何养老,是她俩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杨阿姨说,自己和家人一段时间以来走访了上海多家中高端的养老机构,包括亲和源、嘉定的老年公寓等,还准备去朋友提起过的泰康申园看看。老人在考察时,坚持高标准眼光,看环境,挑设施,且很看重护理服务是否到位。

  一部分上海老人的观念从居家养老向机构养老转变,他们经济无忧,子女工作忙或不在身边,自己要安排好生活,并为将来早做打算。他们的共同心愿是,到行动不太方便时,尽可能不要过多拖累孩子。其中有人考虑找家优质的养老机构,最好和相知好友一起入住,颐养天年,子女有空来探视。

  面临老龄化压力,服务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机构入住名额十分紧缺。想进以养老床位为主的市区及郊区养老院,可能要排三四年队。老年医院的床位周转缓慢,由于属于医疗机构,老人是否能入住需要通过严格评估。同时,对养老的需求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老人在寻觅高端养老的解决方案,一并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需求。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网”。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险不可或缺。保险资金与养老功能有天生的“血缘关系”,它的长期运作特性又与养老社区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久期匹配。因此,在高端养老社区建设中,保险公司成为主力。目前,国寿、太平、泰康等国内保险业巨头投入巨资,纷纷在全国布点大型养老社区。其中,泰康申园已在上海松江开业,国寿嘉园·雅境即将在苏州开园。

  保险系医养社区 软硬件看齐高标准

  保险系大手笔投资的医养社区,软硬件方面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

  先看位于松江大学城附近的泰康申园,开业至今正好一年半。社区总投资42亿元,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可容纳2400户居民。一期迄今入住客户450余人,其中独立生活业态在不到一年时间就突破了90%的入住率。泰康投资建设的高品质医养社区,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1家落地,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入住高端医养社区的主要是哪些人?据泰康统计发现,入住客户以“高知、高管、高干”为主,其中申园客户的“高知”特点尤其突出。泰康已开业的养老社区北京燕园、上海申园、广州粤园中,院士和正高职称占居民比例近一成。三个社区居民在教育、机关单位、科研、制造四类职业占比较高,合计达到近七成。申园入住居民中,老年夫妻占54%,独居老人占46%。子女在海外的居民、从海外归国养老的居民也较多。

  文化养老特色是许多医养社区居民所看重的。一年多来,申园组织了歌唱、摄影、书法、绘画、读书、桥牌、交谊舞、太极拳、高尔夫等18个居民俱乐部,举办了冰心大提琴演奏、高雅民族艺术进社区、重阳节游园会、与澳洲艺术家共同创作、明铭和你一起自油自画、居民摄影作品展等文化活动。参加老年大学,聆听各种精品课程,老人们在这里忙碌又充实。

  申园养老社区配建上海申园康复医院,已取得医保资格,居民可以便捷就医。以康复和老年病为特色的医院,着力发展老年康复、老年全科、老年急救三大学科,以长期健康管理为目标,整合急症转诊、长期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的医养康护体系。

  今年春天即将开园的国寿嘉园·雅境位于苏州阳澄湖半岛上,由中国人寿和美国最大的非上市养老运营管理机构魅力花园合作打造,引入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高标准硬件设施的“适老”细节打动人心。

  专业化养老紧俏 希望输出整体服务

  保险系的医养社区引入先进管理、服务理念,为人们示范了更加美好的养老生活。从预约情况看,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但是,高端养老产能的扩张不易:首先,功能齐全的大型医养社区属于重资产,前期投资量巨大;其次,富有爱心的专业护理人才存在供应缺口,培训周期长;再次,有保险公司表示,想在上海找到合适的大型地块开发养老社区难度不小;最后,养老社区运营维护成本高,但缺乏税收等支持力度,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微利甚至亏损状况。

  很多市民还希望中高端的养老机构不要开得那么远,便于老人自由活动、使用优质医疗资源和子女探视。对此,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有苦衷。3年前,曾有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着手将市区的旗下物业改建为养老社区,结果遭遇周边居民反对,无奈之下偃旗息鼓。

  是否能另辟蹊径?在市区或近郊建大型养老社区存在困难,能否有专门机构输出养老社区的管理模式与团队,寻找上海市内的闲置商用物业进行整体改造,实现轻资产运营?就像一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的主业是输出品牌与管理,而不是投资建造酒店。这样能更有效率地复制推广优质的养老护理服务,甚至提供个性化“菜单式服务”。

  当前是上海应对老年人照料压力的重要“窗口期”,必须群策群力,三大支柱劲往一处使,才能有效化解养老供求矛盾,而高质量的养老期待第三支柱保险发挥更大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人物
   第A10版:话题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9版:福彩专版广告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内页导读
高质量养老市场亟待保险“送炭”
深圳超越香港的奇迹
新民晚报金融城A15高质量养老市场亟待保险“送炭” 2018-01-20 2 2018年01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