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牛市第三期只是一个概念,究竟有没有征兆可寻呢?“低价股概念”就提供了其中一个方法,根据这个理论,在牛市第一期,投资者刚从熊市转过来,对熊市的杀伤力心有余悸。在牛市第二期,经济走向好景,但很多优质的公司股票实在偏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盈利前景又趋于恢复信心,就会因此而极力追捧这些优质股票。低价股在这种情形之下,通常都会被人忽视。因为大蓝筹都这么便宜,更有大的潜在升幅又何须舍近而图远找些风险高的低价股来炒呢?基于这种心理之下,低价股在牛市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表现一般都不太理想,纵有升幅亦甚为有限。
牛市走入第三期的时候,二线实力股和大蓝筹都已经炒起,股价高不可攀。在换马心理驱使之下,股民会觉得这些低价股价格便宜,而且又未大炒过,应该会轮到。如此这般你追我逐,低价股不断飚升,百花齐放。到达这个地步的话,要炒的已经全部被炒起,所有股票都被炒到站在不合理的市价附近。股市在人人疯狂的时候,冷静资金就会及时离开股市,耐心等待股市崩塌。历次牛市气数将尽的时候,都是低价股被炒家追捧到天花乱坠、脱离现实的时候。
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缺点,就是在时间上未必能把握准确。一来炒低价股并非硬性规定要在牛市第三期被炒,按以往的经历,牛市第一期也会夹杂出现炒低价股的镜头。如果一见到低价股就立即离市,可能就会失去不少机会。即便在牛市第三期,炒低价股亦可能历时甚久,有时炒足几个月。这些时间应该能够鼓足勇气去博,可能市势未转已经先发达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低价股有那么多只,其中一部份被炒是否就可以论断牛市将尽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凭什么准则去判断呢?笔者提议一个方法,如果确认牛市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比如股市升了几年。我们最好将沪深所有普通股指数和沪深指数的升幅作一个比较。如果牛市运行了颇长一段时间,而突然之间所有普通股指数上升幅度不断远离沪深指数的升幅,即是股民弃蓝筹而就低价股,那就应该作好出货的准备,牛市可能已经处在死亡边缘,很快就会无力再上升了。 陈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