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之道应循其宗脉,师承前贤,寻其根、探其源;尔后,亦可离经反常,渐行索异,独善其身。要思维超然,视野宏观,方能站在一定高度来详察古今,去经营一张咫尺大千的、浓缩的书法世界。
施鹤平守望经典,师古不泥,长期徜徉于传统笔墨的天地间。他从最初写字的无规定性到书法的有规定性,然后惯性循环乃至于俗套,最终又突破书法的规定性,从而进入书法无规定性的自由王国。他长期刻苦研习书、画、印并取法乎上,以此作为铺垫,将其融汇,于是触类旁通,机杼自溢,激活了他书法写意的创作样式。在综合的艺术元素熏陶中又催生了他现代刻字的探索和追寻。他将宣纸上的平面笔墨悉心改造后巧施于木板进行二度创作,塑造木板上的三维书法。十余年来,理论和创作并重,创作颇丰。上海市书协主席周志高称他为上海刻字领域最早的创导者之一,并且是对上海刻字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功之臣。
施鹤平曾对我说过,他吸吮的是传统,然又反叛传统,但并不冒然激进地去变形、解构其汉字,虽然提倡书法的写意精神,但又自觉地、本能地去维护、弘扬其汉字书法的典雅雍容之大美,我们从他的字里行间窥探出的不仅是囿于外形的华饰,而是在形异、线异、篇异中涌动着他的精神内质、感知境遇、激情宣泄。
施鹤平身居喧嚣闹市,偏安一隅,不羡浮华,刀笔不辍,年复一年。倘能日积月景,精虑进境,必将艺事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