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广泛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加快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项举措,做到实时在线办事日常化,识别企业和个人身份后全程电子化处理业务流程,实现‘不见面办事是常态、上门办事是例外、数据跑腿是常规、窗口办事做补充’,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大幅减少老百姓办事成本,为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张琦、陈向峰委员介绍说,目前全国有11个省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电子证照库,其他省市也都在规划建设阶段。其中江苏、浙江在推进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的口号。“上海也已经开始启动电子证照库建设,应该提出更加满足老百姓实际需求,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模式。”
两位政协委员认为,“目前其他省市主要涵盖政府部门签发的电子证照,上海要多走出一步,除政府部门签发的各类证照外,各类专业机构、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给企业、市民等提供的检测报告、审计报告及各种证明文件等,也要纳入电子证照范畴,让电子证照在政务类应用和社会化应用两个方面都发挥作用,真正体现便民利民的价值。”他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政务类电子证照首先满足政府审批事项应用,同时向银行基本账户年检、社会招投标、企业招聘等其他社会化应用领域延伸;第三方专业类证照(认证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特定企业特定人群证照(公用事业类和电信运营商上门服务人员、护工、家政人员等)逐步纳入电子证照平台;其他类企业、个人相关证明文件纳入电子证照平台并进行应用推广。
张琦、陈向峰委员指出:“要从方便老百姓办事、优化电子证照服务流程、提高电子证照可靠性角度出发,将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电子证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