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人的新精神
殷骏
  殷 骏

  日前,笔者在乘坐地铁时,在较为空旷的车厢内偶然目睹了如下一幕:一对夫妻模样的来沪人员因琐事发生口角,男方情急之下突然抓住女方头发劈头盖脑就是几拳。此时,在笔者周围的好几位乘客迅速起身靠近两位当事人,并大声喝止这种暴行;笔者也严正地指责了那位男士。从那位剽悍的打人男士的表情来看,其在受到制止后,似乎还要报复性地攻击劝止他的乘客。但最终,在几位乘客正气凛然的表情和连番义正辞严的警告之下,该男士最终偃旗息鼓,停止了施暴行为。

  笔者注意到,在所有制止男子暴行的市民中,最先挺身而出的是最早发现并全程关注本次事件的一位身材娇小的中年女性;此外也有身材消瘦的年轻女学生等。联想到2月2日南京西路人行步道机动车事故时,多位市民不顾肇事汽车正在起火燃烧、车内危险物品随时有可能进一步发生爆燃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救火中去的情景。

  大部分上海市民应该会有如下感受,近年来,上海的各类新闻媒体中,有关面对不良行为或伤病及生命垂危者,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的报道屡见报端。考虑到能获得媒体报道的见义勇为行为毕竟只是极少数,可以推测,上海全社会发生的此类好人好事,或已呈现出近乎井喷式的大幅增长态势。

  形成如此喜人之势并非偶然,是上海各级部门多管齐下、全民参与之后的必然结果。首先是制度保证。上海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颁布《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该条例被称为“好人法”,在国内首先提出社会急救免责制,明确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其次是持续关心。不仅是制度保障,在市民因见义勇为负伤受损后,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都会给予见义勇为者各种奖励、抚恤和优待。大火中勇救他人的“王海滨”负伤后受到的种种鼓励和关爱就是一例。再次是自媒体的大力传播。近年来,上海市民越来越擅长通过手机拍摄见义勇为的视频,并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在网络空间大力传播,网民也纷纷积极转发,大力弘扬正能量。最后是市民之间的信任。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中,正是因中年女性相信只要自己先一步勇敢地站出来,其余乘客一定会积极响应,所以才敢于挺身而出,喝止暴行。

  长久以来,说到脾气性格,人们都会说上海人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许谨小慎微。然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上海人不顾个人得失,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勇于对弱势群体救危抢险、扶困纾难,上海人的脾气性格里又多了见义勇为这一新的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上海人的新精神
访野口英世青春馆
手心手背都是肉
超量用药的探讨(四)
马尔代夫的跷钓
说吊汤
江南的雪和雾凇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上海人的新精神 2018-02-10 2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