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联是我的学术之家。1958年社联诞生之时,我正调到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所里研究人员就成为首批会员,我亦是其中之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通过后,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决议的高潮,中共党史学会应运而生,我长期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教学研究工作,亦积极参加了党史学会。
自从参加了社联领导下各学会的活动,我收获极大。一是了解了学术动态,掌握了当前学术研究中的难点、重点和前瞻性的问题;二是在学术交流中百家争鸣,各种学术观点的交锋、互补和融合,使我视野大大开阔,思维活跃;更重要的是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被我大量吸收消化,使我的学术思想大大的丰富。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但可以把别人的直接实践的经验吸收为我的间接经验。从此我即积极参加了社联下许多学会和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一发就不可收拾。正是在参加社联和各学会的学术活动中,我在博大精深的道路上逐步前进,可以说我今天在学术上有些进步和成就,就是社联领导下的各个有关学会学术活动所给予的。
更重要的是社联一贯倡导自由学习研讨的风气和平等待人的工作作风,从来不是以一个政府机构自居,我们到社联去,没有感觉到是进入气氛严肃、等级严格的机关,亦不对领导称呼为什么什么书记、处长等等,都是以同志或老师称呼,感到随和亲热,没有那种不敢进、怕进去的心态;特别是社联历届领导一贯坚持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对学会学术活动中出现不同的思想观点,从来没有扣帽子。这就使社员、会员愿意来、喜欢来参加社联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获得多多收获。
1993年我被推举为中共上海党史学会会长,甚为诚惶诚恐。因为党史学会第一任会长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其五,第二任会长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江岚,第三任会长由我这个普通老师来当,确是思想负担很重,深怕搞砸了。我认真拟定学会工作计划,努力团结学会领导班子,深入联系学会会员,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深深认识到学术活动就是学会的生命线,提高学术活动质量是保持学会兴盛的生命力。
社联于1958年诞生,我即作为社联历史学会会员参加,社联创办60年,我热情积极当会员60年。社联就是一个大家庭,我就是在这个大家庭中汲取营养,逐渐长大,直到今天成为一个老小孩。我对社联的感情很深、很深。今年是社联诞生60周年,我衷心祝愿:上海市社联事业兴旺常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领导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各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更大的成就,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出色的贡献!
十日谈
“学会”之歌
责编:刘芳
难忘汪道涵老市长的指示,弘扬海派日本研究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