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我11岁。那年秋季,爷爷奶奶带我落脚到奥地利的一个难民营里。我们的所有财产,就是穿在身上的衣服。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一无所有,但好歹活下来了。
难民营里挤满我们那样的穷人。尽管沉闷、拥挤,不过毕竟有屋顶遮荫,有捐赠的衣服穿,有汤水和面包填饱辘辘饥肠。但爷爷却觉得难以忍受,他讨厌穿慈善服装,讨厌不能像以往那样为家人提供膳食。无助的感觉压垮了他,他花了许多时间祈祷。
营地外是漂亮的山脉,有清澈的河水淌过,农场里散落着吃草的牲口。那条河叫德劳河,夏季的一天,爷爷和我在散步时,在乡间发现了那条河。爷爷说,他在做梦时,有人指点他来此散步。
“你就在水边玩,我去干点事。”爷爷突然叮嘱我,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在阴凉处嬉水,爷爷在河岸边走上走下。我注意到,他在河岸上割遍地都是的柳条。不一会儿,他割了一大捧,带回营地。
“你用它们做啥?”我好奇地问。“我编几只篮子。”爷爷回答。“篮子派什么用处?”我问他,突然想起他的业余爱好就是编织。“我把它们卖给奥地利人。”
爷爷找到几块旧木板和砖头,在营地里搭了张工作台。他仔细地剥掉柳条皮,开始编第一只篮子。一大群人围拢来,看着他操作,更有些男孩自告奋勇地帮他去割柳条。“谢谢!要是我卖掉篮子,我给你们钱,感谢你们的帮助。”
一周左右,六只漂亮的篮子可以上市出售了。爷爷把它们挂上长拐杖,扛在肩头,朝镇里走去。天黑前,爷爷回到营地,篮子全部卖光了!他从随身袋子里掏东西给我。那是我心仪已久的新故事书。上次我俩散步时,它就在书店橱窗里展示着。
“谢谢你,爷爷!”我尖叫着,搂住他的脖子。“我没想到,你真的买了这本书。”
“你应该读的。永远别忘记,只要有意愿和决心,你总是能苦中寻乐的。”接着,他又从袋子里掏出一团红纱线和一根钩编针递给奶奶。“我记得你一直想活动活动手指,特雷兹。这些也许有用。”奶奶接过纱线,满眼噙泪。爷爷在去给帮过他忙的男孩们送钱时,自豪地宣布:“我有订单了,要编更多的篮子。”
整个夏季,爷爷继续着他的编织。而且,只要有人对编织感兴趣,他都会教。他卖掉第二批货后,为自己买了根钓鱼竿和大平底锅。他用石头垒了个灶,烤了一大堆他从河里钓到的鱼,与邻居们共同品尝。营地里飘出烤鱼的芳香,简直太不寻常了。
我爷爷是个神奇的送礼人。他送给我的书,是我望眼欲穿的。他还让我学到了人生苦中寻乐的真谛,那种经历令我获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