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华(1901-1927),男,原名何纪元,字介尘,浙江诸暨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
1918年,汪寿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汪寿华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联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汪寿华奉召回国。不久,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运动。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汪寿华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他任临时市政府委员、常委,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正当上海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刻,隐藏在革命阵营里的蒋介石和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互相勾结,策划着反革命政变。
4月初,国民党反动派阴谋破坏工人纠察队,汪寿华领导工人进行坚决反击。他曾说:“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事业,我宁愿牺牲一切。”4月11日夜,在蒋介石授意下,杜月笙在其公馆诱捕了汪寿华,把他塞进麻袋,运到枫林桥活埋。汪寿华英勇牺牲,时年26岁。次日凌晨,蒋介石指使黄金荣、杜月笙的“中华共进会”等一批流氓持枪向驻守在各处的工人纠察队挑衅进攻,然后由刚从军阀部队收编过来的二十六军借口“工人内讧”,收缴了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占领了上海总工会会所,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寿华牺牲后,上海工人一直没有忘记他。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总工会和民政部门特地派人把他的遗孀赵兰花接到上海居住,负责她的全部生活直至终生。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工人运动史料陈列》、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都曾展出汪寿华的革命事迹。
新华社记者 唐弢
(据新华社杭州4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