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根林
詹超音
  詹超音

  “马根林有女人了!”南汇县城那么小,一会儿就传遍了。

  最热闹的十字街头,马根林天天在那儿吆喝:“甘蔗,甘蔗……”“地梨(荸荠),熟地梨……”“腰菱(菱角),熟腰菱……”“山芋,热山芋……”家家都买过他的零食。

  这一日,马根林没出摊,他要带女人去市区擦擦眼皮,顺便买些必需的用品。

  “咦!马根林只头亮来,穿件新衣裳了么,面红膛春么……”邻舍见过,不住地说道。

  马根林很得意,花开脸上。

  女人没坐过汽车,更没见过人挤人的上海大马路,一路上紧拽着男人的衣袖,蹐行跟着。

  逛了南京路、淮海路、城隍庙,买了糖,吃了“双档”(面筋百叶包),马根林还与女人拍了照。

  这是过得最快的一天,他们赶回车站时,末班车要开了,挤了上去。他要护着自己的女人,将糖果袋让女人捧着,他一手把着扶杆,一手搂着女人,美滋滋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往来南汇-市区的公交车是由卡车改装的,整车的乘客都站着。天暗了,车厢漆黑。渣土马路像搓板,轮子压出了两道槽。一个交会车,猛然晃了一下。女人手里的糖袋脱了手。马根林大叫:“我的糖……”糖是要发给四邻八舍的,这样才证明自己结婚了。下车时,大半袋糖被踩成了渣末。

  女人低智商,什么事都做不来,但她接连给马根林生了三个娃。女人么,能生娃就行,马根林想。他不担心,他能干,啥都会。他是男人,又是女人。摆摊回来,马根林拿上绒线和竹针到街头的路灯下打毛衣:老婆的,大娃的,女儿的,小娃的,还有自己的。他也从不饿着老婆和孩子,地梨、腰菱、山芋,一年吃到头。

  街头一起摆摊的还有两个,都卖不过他。每个摊前一个木桶,里面是个棉袋,煮熟的地梨和腰菱搁这里头,始终热的。这些个桶,就马根林的里外都干净。棉袋他常洗,不像那两家,抹布似的。马根林做人奸耍不来,东西实,把秤也实。许是女人的活干多了,他的举手投足都有点女人样了,声音也变得有些娘。连他自己都在想,如果不学女人,怎么持这个家?

  马根林的女人是乡下的,家境可以,哪儿的不太清楚,也不知姓名,因为马根林一天到晚只叫“新娘子”。听说女家没要什么彩礼,知道马根林穷,但人勤,便由他带了人走。女人眼有点儿对,斜着看人,不哑,却不爱说话。不说就不说,马根林一个人说,一天说到晚,唠唠叨叨。

  说归说,做归做。数年之后,三个孩子被他拉扯大了,上学,工作,成家,然后鸟一样飞走。

  马根林依然唠叨,女人依然不爱说话。

  “新娘子!——”马根林朝屋里头拖长了声喊。

  女人从男人的声音语气知道这是唤她做啥,这是让她一起上街;穿鞋,带门,拽住男人的衣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4版:车界车市·广告/汽车周刊
记忆十八岁
莫把垃圾袋抛到树上
翼轸联晖
马根林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微笑
伦敦的“拔日市场”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马根林 2018-05-02 2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